| 場次 | 主題 | 日期 | 
| 1 
 | 酒神之夜 
 | 4月 14 日(六) pm0730-0930 
 | 
| 安排以〝酒〞相關的古典樂曲,如威爾第歌劇《茶花女》的「飲酒歌」、聖桑歌劇《參孫與達麗拉》的「酒神祭」等,讓你〝沒有喝酒也能沉醉〞。 
 | 
| 2 
 | 吉普賽之夜 
 | 5月 12日(六) pm0730-0930 
 | 
| 吉普賽人以賣藝、算命為生,特別是音樂與歌舞藝術,流浪的旅程使他們在播散印度文化,同時也吸取各國文化的精髓,把自己的文化與異國文化相溶,創造出一種新的歌舞藝術形式,然而浪漫、哀愁、憂鬱、激情、豪放可說是吉普賽藝術的特質,同時也是苦難歷程感受的結晶。 
 | 
| 3 
 | 俄羅斯之夜 
 | 6月 9 日(六) pm0730-0930 
 | 
| 1703年彼得大帝開了一扇通往歐洲文明的窗口,從俄國音樂之父葛令卡、以民族素材為主的國民樂派、柴可夫斯基到拉赫曼尼諾夫、史特拉汶斯基等,優秀的音樂家如繁花盛開,讓俄國的音樂作品在原本以歐洲為主流的古典音樂中佔了不僅僅是一席之地。 
 | 
| 4 
 | 仲夏夜狂想曲 
 | 7月14 日(六) pm0730-0930 
 | 
| 在北歐仲夏節是一個重要節日,人們會圍著仲夏柱慶祝仲夏節。孟德爾頌的《仲夏夜之夢》、拉赫曼尼諾夫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以及白遼士的《幻想交響曲》可說是古典音樂中最符合炎炎夏日,夢與熱情還有狂想特質的樂曲。 
 | 
| 5 
 | 拉赫曼尼諾夫之夜 
 | 8月11 日(六) pm0730-0930 
 | 
| 拉赫曼尼諾夫1873年誕生於俄羅斯,19歲已在樂壇嶄露頭角,因《第一交響曲》遭致惡評而陷入嚴重的精神憂鬱,在經心理治療後重拾自信,隨即譜出動人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重要作品除鋼琴協奏曲外還包括膾炙人口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交響曲、鋼琴獨奏與聲樂作品。 
 | 
| 6 
 | 流浪者之歌 
 | 9月 8 日(六) pm0730-0930 
 | 
| 馬勒(1860-1911)是交響曲和歌曲作曲家兼;作為作曲家馬勒是最後一位德奧音樂大師,其作品絕大多數都是晚期浪漫主義指揮家,尤其是十部交響曲巨作更把原已式微的交響曲推上另一個難以跨越的高峰。 
 | 
| 7 
 | 西西里島之夜 
 | 10月13日(六) pm0730-0930 
 | 
| 自1991年起,每年5月1日柏林愛樂舉辦音樂會以文化或歷史上具有特殊意義的地方,2002年他們選定了義大利西西里島巴勒摩城(Palermo)的馬西摩劇院(Teatro Massimo),兼具建築美感與藝術價值,是今日歐洲最大而且最重要的歌劇院之一。音樂會除威爾第的歌劇「西西里晚禱」序曲外,還包括兩首經典的大型曲目,分別是公認最受歡迎的交響曲─德弗札克的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與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