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錄
2GIRL女子拉拉學園 返回首頁

Guesswhat的個人空間 https://www.2girl.net/?87765 [收藏] [複製] [分享] [RSS]

日誌

「基本」比「頂尖」重要

已有 1060 次閱讀2008-11-30 23:29 |個人分類:不分

「基本」比「頂尖」重要
廖元豪

新教育部長的人選,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從這個位置所受的重視,可以看出社會大眾對教育有多麼關切、多麼焦慮。似乎人人都認為當前的教育出了問題:在中小學方面,補習愈來愈多、書包愈來愈重、城鄉差距愈來愈大、家長與學校甚至共謀作假成績。而大學方面,「前段班」為了爭取經費與頂尖大學地位而卑躬屈膝,拿到錢之後又被迫拼命花錢;「後段班」則為求苟活,全副心力花在應付招生與評鑑之上。到底是什麼原因,把我們的教育搞成這樣?
原因之一,在於從部長、校長、老師,到家長及學生,對「頂尖」、「卓越」、「排名」這些概念的無限崇拜;同時忽略了教育的基本面:培養每一個現代公民最「基本」的智識與文化素養。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媒體不斷宣揚著某個學校有多少「滿分」、「資優」的學生,卻鮮少知道那些學校學生的「平均」水準是否提升?如果一個學校創造出十個滿分,但全校平均分數下降,那這個學校真是「優質」的教育機構嗎?假設某個國中今年考上建中北一女的人增加百分之五,但畢業生中不認識英文二十六個字母的人數比率卻增加百分之六,那這樣的教育真的是成功的嗎?
這種對「頂尖」的飢渴,會嚴重扭曲辦學及教學的方向。雖然形式上沒有「能力分班」,但老師的教學方法很明顯有利於班上的「好學生」。為什麼?因為努力把「後段救起來」,是沒有績效也沒有廣告效益的(雖然更多家長跟學生應該會感激涕零)。我們的媒體與教育機關,清楚地告訴校長與老師,「錦上添花」遠比「雪中送炭」來得重要。大家恥笑「十八分上大學」或「後段學校的文憑等於廢紙」,卻沒有人在乎大學怎樣能把原本底子較差的學生培養成材。
而錦上添花的「五年五百億」,本就以「頂尖」為名,自然不在乎「後段」的學生與學校。但它們真的有頂尖成就嗎?現實是:這些拿了錢的大學,往往更傾向忽略基礎、長遠的研究與教學。教師們個個忙著寫計畫、辦活動來消化預算,設法擠出一些短期(半年或一年)可以交出去的成果。哪個學校或系所要是笨到跟評鑑委員說「我們期能在十年內有所成效」,鐵定會被踢出去—人家要你每年報告績效,誰管你十年有什麼成果?然而,不重視長遠影響,卻每年必須交報告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這已把大學貶成了智庫或是企業研發單位,哪算什麼「學術」研究機構?
城鄉差距與成績差距,都不能單單歸責於「教改」,而是根深蒂固「科舉中狀元」的文化遺毒。事實上,在教改之前,這種高低之間的鴻溝早就存在。在我(五年級後段班)求學的過程中,就清清楚楚看到有很多自始「被放棄」的學生。只是以往有「能力分班」,他們從國一開始就被隔離於「好班」學生之外。所以呢,他們的程度不會「耽誤」好學生。也由於他們本來就「不重要」,在媒體版面上也不會有太多見光度。換言之,從前跟現在一樣,我們的教育資源都只投注在「最強」的一批學生。現在的差距之所以被看見,一方面是言論資訊自由所賜,同時也因為「他們」跟「好學生」被放在一起。「好學生」的家長,會憂慮自己的小孩會不會被「帶壞」,進而引來媒體與教育主管機關的關注。
更糟的是,這種急著追求「拔尖」的風氣,其實也沒有因為競爭來帶來更好的教育品質。因為無論是中小學或大學,教育在本質上就不可能用短期量化的指標來衡量成果。美國聯邦政府的教改措施號稱「一個都不能少」(No Child Left Behind),但它的手段是推廣「標準測驗」來衡量所有的學校,結果並沒有真正提升弱勢學區的程度,唯一的貢獻就是製造出一堆考試機器—美國的檢討顯示,「考試用」的知識與技巧,跟「實用」或「學術」的知識全然無關。考試高分的意義,就只是「會考試」而已。
台灣也一樣,我們急著要看「考試分數」,卻不知單一「標準化」跟知識的本質不合。結果就是創意、反省、批判與探索搜尋的能力都被犧牲。台灣的「人才」在中小學或許可以得到一些獎項,數學程度也不錯,但要想進一步在高等研究上出類拔萃,反而遇上瓶頸。更別說學生的人文、社會與藝術素養了。從這個角度來看,台灣人的學歷高,內閣中博士濟濟,但是在科學、藝術、文化、學術,甚至高科技方面始終無法突破(更別說政治人物水準之低),其實多少是因為迷信考試與「標準答案」,所造成的知識論之貧乏。
事實上,世界上「國家競爭力」或「人力資源」水平較高的國家,未必有許多「頂尖」學校。真正能讓芬蘭、愛爾蘭竄升的,是「沒有一所爛學校」的平均基本教育品質。即使是看來崇信資本主義的美國,其免費或廉價公立教育的比例也遠遠高過我國。台灣的教育,這麼迷信物競天擇,如此遵循市場競爭而忽視機會平等,其實絕非「先進」國家的作法,反而在欠缺信心的第三世界國家較為常見。
競爭、排名,很大部分是教育政策塑造出來的戰場。而只要競爭與排名的制度存在,也無法期待個別的家長老師或學生跳出這個修羅場。因此,減少無謂的競爭誘因,是教育部當務之急。在高等教育方面,應該儘速停止目前這種附條件撥款式的「頂尖大學」計畫。而要改善競爭最激烈,考試最痛苦的國中教育,則大概只有讓公立高中職入學一律改採學區分發,才是解決之道。在「學區分發」制之下,明星高中會漸漸平淡(就像從前初中聯考時代的第一志願,如今誰還記得?),讀書不再是為了考試,教學也才可能稍微正常化。

原文出處: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iaobruce/3/1306722861/20080507140359/

我認同

酷斃了

讚一個

遞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8 個評論)

回復 凍頂烏龍 2008-11-30 23:34
唉~出現點曙光吧
回復 precarious 2008-12-1 01:14
我一直在想,為什麼我們那麼迷信成績,迷信名校,迷信學歷這件事耶。也許,那代表我們沒有區辨品質的能力,只好一昧崇尚量化的標準。

至少,要先把選擇題和填充題改成申論吧。
回復 Guesswhat 2008-12-1 03:49
precarious: 我一直在想,為什麼我們那麼迷信成績,迷信名校,迷信學歷這件事耶。也許,那代表我們沒有區辨品質的能力,只好一昧崇尚量化的標準。      至少,要先把選擇題和填充題改成申
現在的大學評鑑對所有學校用一樣的標準,但難道我們需要把每個學生都教育成未來的研究人員嗎?能教導學生有一技之長(以及良好的品德與人文素養)也很重要,專業教師與學校的專業取向也應該被尊重,而不是所有學校、老師都要被學術研究發表數量牽著鼻子走。

而公私立學校給老師的未來保障差別還是很大,好的教師資源還是不斷流向公立學校,而公立學校普遍又是較富裕人家孩子的天下,兩相加乘之下,我們的教育制度長期以來都是製造社會不平等最重要的來源之一。

在資源懸殊的狀況下,對私校也採用相同的評鑑標準公平嗎?
回復 precarious 2008-12-1 04:23
Guesswhat: 現在的大學評鑑對所有學校用一樣的標準,但難道我們需要把每個學生都教育成未來的研究人員嗎?能教導學生有一技之長(以及良好的品德與人文素養)也很重要,專業教師與學校
評鑑的標準的確很沒道理。一直如此。總是流於浮面。

講到這裡,想到台灣的不管什麼獎,金馬獎,金曲獎,等等,好像也一直有評審的問題啊 Orz...

私校與公立學校,是聯招的,補助卻不相同,有點像在懲罰不會考試的同學和家長。私校的教師好像,也沒有18趴的樣子(其實18趴的制度也很有問題)。。。

當初究竟這體制是怎麼訂出來的啊?
回復 Guesswhat 2008-12-1 05:25
precarious: 評鑑的標準的確很沒道理。一直如此。總是流於浮面。      講到這裡,想到台灣的不管什麼獎,金馬獎,金曲獎,等等,好像也一直有評審的問題啊 Orz...      私校與公立學校,
不知道耶。。。
不過以SSCI出版作為教師評鑑標準來說,現在也沒人願意承認是誰搞得。。。
我們的國家。。。好像有鬼。。。哈哈
回復 Guesswhat 2008-12-1 07:19
凍頂烏龍: 唉~出現點曙光吧
就是那個光。。。就是那個光
嘻嘻
回復 marginally 2008-12-1 07:59
Viking姐~我們都當了不少年的教育白老鼠呀!(╤.╤)

這讓我想到前教部長竟然說「三隻小豬」是成語!(∥▔▽▔)
回復 Guesswhat 2008-12-1 09:38
marginally: Viking姐~我們都當了不少年的教育白老鼠呀!(╤.╤) 這讓我想到前教部長竟然說「三隻小豬」是成語!(∥▔▽▔)
呵呵。。。。。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信箱|愛女生BBS|隱私權條款|2GIRL女子拉拉學園

GMT+8, 2024-5-25 10:41 , Processed in 0.07312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