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錄
2GIRL女子拉拉學園 返回首頁

藍海的個人空間 https://www.2girl.net/?70444 [收藏] [複製] [分享] [RSS]

日誌

親密關係課程分享之一:謝文宜諮商師

熱度 6已有 235 次閱讀2015-8-20 01:00 |個人分類:現在生活| 親密關係, 心理學, 阿德勒



前陣子兩天假日
去上了個很棒的課─女性的親密關係
四位講師為──
鄧惠文、謝文宜、黃心怡、胡因夢


去上這門課主要目的並非愛情
而是想更深入了解「自我在如何在各種關係中相互影響。」


希望透過2G的分享,能讓更多女性關注這些課程,因知識就是力量。


提到親密關係
多數人習慣將它放在愛情來思考
或總在等待心意相通的心靈伴侶


但漸漸領悟到所謂的親密關係與美好的愛情
答案其實不在別人身上,一直都在我們身上
只有當內在能更加完整,才有機會遇到對的人
這和意念有關


若能覺知自己優缺點、陰暗與光明面
練習別被習性反應所控制
對事物的智慧就能增長
心能越近,智慧就能增深



先分享第一位講師──謝文宜諮商師的筆記
另我印象深刻的幾段話:
 
***若不斷跳入和不同人的關係中,倒不如只選擇一個人和她好好地做功課,所以開始做功課不再換人。
因為好累,不同的伴侶經驗甚至會增加extra的功課。
 
***靈魂伴侶不是外界所說的心靈相通,而是願意和妳一起做功課的人。
 
***分手要能從關係中得到智慧,深入探索自己。
 
***我們在尋找的人,往往像是手裡拿著碗在等待對方給彼此需求。
但卻沒注意到碗底破了,於是對方放到妳碗裡,卻總是餵不飽妳。這碗底的破洞我們可以自己修補,在對方無法給於我們時。
 
***妳想要從對方身上獲得的東西,妳要先給她,因為她可能也未曾得到過,所以我們可以先給。
 

***破碎的痛造成兩個結果
1.   獨立:非常獨立不靠別人(非常害怕和一個人太親近,永遠會保持一個距離。)

2.   期望別人幫助:依賴(恐懼對方會離開,所以緊抓對方,極度依賴,對方最後會離開,因為太累。)

 

***問題若沒有療癒,即使逃避,之後也會出現在朋友或工作、家人身上。
 
***有「心動」的感覺,通常是療癒的方向。
 

***若在感情中對別人有感覺,該怎麼辦?
Ans: 在心理產生一個冥想,感謝那位讓妳心動的人,但對自己另一伴說:「但我還是選擇妳。」
之後這個心動會漸漸成為欣賞,但對心動的人的特質,這份能量也會漸漸轉移到自己的伴侶身上,成為她的特質。(靈性能量的轉移)
 
 
 

謝老師其他筆記分享 
 

面對自己是一種痛苦的經驗
在看自己時會看見陰影
所以要整合自己
 
 
女性在社會化的過程,總被教導不要有情緒或負面情緒,要溫馴。
但當下減掉的負面,也會導致無法經驗負面,因此少掉很多經驗。
 
 
我們會從親密關係中,看見小時候家庭害怕被遺棄而被潛藏在無意識、潛意識底下的記憶。
因小時候的記憶是非理性的。所以我們需要理解自己,長大後開始療癒自己。
 
 
秘密這本書是吸引力原則,可以吸引至身邊,但無法達成可能是因為想要的只是表意識。
 
問自己一個潛意識、無意識的問話 
(許一個願,或無法盼到的事。)
以不要思考為主,聽直覺的聲音,並且自由聯想。
 
 
Q:假設不要男朋友才是你真正想要的? (用反問的方式)
    你讓自己得不到一個男朋友,所以就會怎樣?
    假如不要男朋友才是真正想要的,我們就可以懲罰誰? 爸、媽或前男友?
 
A:就可以自由、就可以不用陷入犧牲,就可以做自己。
 
 
以上問題與答案,因內心對愛情出現恐懼,所以期望才得不到、無法實現。
 
 
我們的信念如何影響我們的親密關係?
我們的潛在信念多來自我們原生家庭中的經驗
請回答你對男女性別的兩個印象 (EX:堅強、柔弱...敏感)
1. 男人是?  
2.女人是?
 
 
 
舉例:
過去諮商師的某個案例中,遇過想要愛卻不斷退縮的例子
她會不斷在愛情中給予男方不同的挑戰,想要藉此證明男方對她的愛。
因為她內心不斷否定自己、一直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而不斷在親密關係中將感情往外推。
這可能和原生家庭、潛意識、無意識有關。
 
 
另一個案例
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
雖然外表是女強人,但遇到決定時卻總是陷入兩難,無法自己做決定的案例
要思考原生家庭經驗到的極度痛苦是爸爸? 或媽媽?
孩子對於父母的忠誠度
這份忠誠度也會造成孩子的創傷
 
 
雖然人要往前看,但若不回顧,人生會被潛意識限制住彈性,使得過去的經驗不斷僵化、重複。
精神分析是為了將潛意識意識化,要將它翻出來。
之後才可以有更多選擇,而非只有一種反應。
 
 
 
Q: 試問自己,你在寫著一個怎樣的人生劇本?
選一個小時後讓你最喜歡的童話故事或愛情故事、寓言故事
並選出一段印深刻的段落。
 

妳所選擇的故事畫面將是你過往生命中所投射的角色
 
  
當你看見電影片段會哭、會生氣
有可能是類似經驗搓中傷口,所以會掉眼淚。
Q:假設想像的故事並非是一種投射,那是為什麼?
A:可能要注意是一種無法達成的假象或幻夢
 

不論選擇哪條路,都依定會後悔也慶幸
因舊情緒上感受的得失都差不多,即便是過去未曾選擇的路。
只要用心走,即便過程選擇時我們總會在入口掙扎過。


謝老師筆記分享完畢~





我認同

酷斃了
6

讚一個

遞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6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信箱|愛女生BBS|隱私權條款|2GIRL女子拉拉學園

GMT+8, 2024-6-12 03:30 , Processed in 0.06727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