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錄
2GIRL女子拉拉學園 返回首頁

藍海的個人空間 https://www.2girl.net/?70444 [收藏] [複製] [分享] [RSS]

日誌

關於這次反同志事件的看法

熱度 5已有 112 次閱讀2013-12-3 00:10 |個人分類:現在生活| 基督教徒, 文章, 婚姻, 上帝

看到最近台灣傳統基督教會,在前幾天參與的遊行當中,所行使的方式,覺得兩方都有很大的問題,讓我也想表達自己的看法。
我是個基督徒,但我參與的教會是支持同志的,那也是後來換教會的原因。


宗教,有很多的理由不該參與政治,因為一個行動就可能引起多數人的撻伐。
畢竟沒辦法符合所有人的期待,那也是宗教該保持中立的原因,歷史上很多宗教改革都會引發戰爭。
回教徒為了可蘭經而引發聖戰,他們有錯嗎? 他們其實也沒錯,只是依循經文來解讀,但卻引發世界更多的恐懼。
這次基督教發起的行動也是,一不小心就可能把建立以久的形象給摧毀,這是很可惜的
我想,這次的事件傷害的不只是同志的形象,基督教的形象也損傷很重,如果他們還期望有人認識上帝。
任何發言只要是公眾團體,更該慎重規劃行動。


同樣的事件已發生太多次,類似台灣歌手去大陸就不能表態自已的政治立場,因為很有可能成為另一方撻伐的對象。
如果有人覺得公眾人物就該表態,那我也想問,那它的生存權呢? 畢竟人都需要吃飯。


而伴侶法與多元成家方案,兩個草案都是對社會最好的進步,但在解釋法案條文時並不完善,已侵犯到現有的家庭制度與婚姻制度,這也是反對方不想聽同志說話就反對的原因。


有人會說,提出法案才有機會對話討論。
但提出的方式過於新穎,自然會先引起反彈,類似踏到別人家裡再離開,必然得不到好的回應就先被轟出去。


也有人說,其實法案另有隱情。
但這次的事件,如果損失的是同志長期建立的形象,那有可能邁向成功嗎? 我覺得會更難
因為有很多未表態的人,同時間它們也正在看著,對立之後的結果就是停止對談。
都在生氣的兩個人,怎麼會想談話只會對罵吧,這是這次事件後我看到的情況。


其實我不懂為何會選擇提出這樣的草案,即便我知道隱情,但卻覺得狀況並未變好。 
因為我想多數人都還沒認真看過法案,即便看了也不清楚 
我看了法案也有很多疑問和恐懼,直到後來有人轉寄解釋也才清楚,但法條沒寫出這些,畢竟我不懂現行法律
而且也不是每個人都有那麼多時間,在困惑之後深入去找解答,一開始就該寫清楚,把可能的疑惑與動機都寫明白。


在網路上,我試著和這些反對者對話,我也表示法案是有疏失,甚至侵犯現有婚姻制度的文化。
多數人的思考如下:

天地萬物都有其自然法則,既然上天安排一男一女才能衍生下一代,為什麼要逆天而行呢?
明知道同性戀是特殊何必硬要反其道而行? 




我想若要非主流爭取權利,就該有所犧牲,畢竟過去奴隸制度也是犧牲換來平權的結果,所以這是我的回答:

如果提到繁衍的自然法則,我反而覺得現在進步太多,人類也繁衍到一個程度,但制度各國都有其弊病,無法滿足每個人。但社會卻依舊發生很多家暴和遺棄孩子的事件,或是戰亂國家的孩子目前都無法溫飽,若能把未來繁衍的人類先停止,去照顧現有的人類,讓愛成為一種制度或獎賞,或許就能改善現在世界文化道德觀敗壞的問題。



不然生越多,在物價高昂的狀況下,父母負擔重反而更不敢生,沒良心遺棄或墮胎的人又一堆,只會讓整個世界環境變糟、道德觀更差。至少先顧品質再顧數量會好點吧,這些不生的人或許正可以有機會去改善社會文化幫助更多弱勢,因為沒負擔的人就該有負擔,能替社會盡義務而非獨自享樂,不正是最好的方式



不然,即便現在沒有同志問題,台灣的物價又漲幅太高,現在的生育率有因此持續攀升嗎? 是減少的,現在連老師都快沒頭路了,學校因為沒學生關門的一堆。



既然生育率因生活環境艱困而減少,那就該推沒負擔就該有負擔的助人文化,也可以讓這些同志有機會為社會付出 ,同志想要享有社會義務也要付出,反而能讓社會推動更多正面的互助政策。
(這正好符合多元成家方案的內容,只是可以換個方式套用社會現狀說明解讀)





當世界有聲音,無論哪個族群都不能不被重視,即便公投的結果是甚麼,都好。
如同愛滋病是事實,嫖妓也是事實,愛滋是從毒品注射還是嫖妓或者男同志引發而來,也都好,因為它就是發生了。
(女同志雖然無愛滋問題,但始終必須和男同志綁在一起,這也是必須和他們一起解決的)



問題在於,該怎麼建立制度讓這些狀況能被追蹤而非放在檯面下,越黑暗的地方只會造成更大的混亂與對立。


混亂在於,多數同志隱瞞妻子是同志身分,只為了父母期望有後代,但私底下依舊和男友交往。當謊言被發現,新的仇恨就出現,因為女人會有多麼不堪。這些都是在檯面下的問題,不解決只會讓道德文化出問題。






青菜蘿蔔各有所好,以前黑人也被當成低下人種,聖經也接受階級制度,但社會改變,聖經當時的條例卻也沒人嚴詞批評。可以說台灣環境目前的對立,需要從溝通上討論,但不是全面否定又或者把同志放在檯面下假裝不去看它,真要解決就該對話,彼此都相互思考立場而非自私只思考自己。



一夫一妻也一堆家暴、孩子也一堆沒爸爸在孤兒院的、離婚率也實在是高得嚇人,能讓老弱婦孺都有所依歸、有所養不也是聖經所希望的嗎? 不然聖經怎會有婦女可在丈夫死後嫁給弟弟,這不是亂倫嗎



我認同新制度不該侵犯到舊有制度,至少改革太快速就容易造成對立。
但如何把新制度納入舊制度底下而不侵犯舊有的文化,這才是我們該思考的問題。



但如果把伴侶制度的解釋,改成進入婚姻制度前的一個關卡,讓每個人擁有更多時間思考對方是否值得相伴終身,會不會好點? 而伴侶制度單方面是能解除合約的,但婚姻制度則依舊保持雙方同意才能解除,這樣兩者都不侵犯,反而多一道關卡讓大家思考不是更好嗎? 要結婚的必須先經過伴侶制度才能結婚,這樣或許也有機會減低離婚率的產生。



每個小聲音都該被重視而非犧牲,更何況同志族群早已是不爭的事實。



同志並非想正名或者改變台灣社會文化結構(他們從不反對也不想推翻現有家庭制度),他們只是希望在加護病房的時候,能替伴侶簽署同意書,或者也有權利聽取伴侶的病情,而非必須事事都由對方家人出面。更不想財產一輩子無法在法律同意下,自由留給身旁的伴侶,卻還必須事前經由信託或民法來執行。 



請先別思考同意或反對,問題發生是要去想該怎麼解決,也請用同理思考這群人該何去何從,別堅持要帶這些人去看醫生,逼死他們搞得出櫃後家破人亡、一堆同志假結婚或隱瞞妻子只為有後代,這樣只會讓愛情文化更加敗壞。


為巴比祈禱是部真實的片,這些孩子被壓迫到最後卻要在生養的父母和愛情間做選擇,真的難保不會去自殺的。



與其反對或者不支持不表態,至少給個位置讓他們有個空間能遮風避雨,瀕臨重要時刻伴侶有能力簽署同意書,畢竟就像牽手,若你太太一輩子陪著你,在你無意識的狀態下卻無法替你決定,父母都會走,更不可能比孩子晚離開,所以他們只能依靠扶持一輩子的伴侶啊,就像你的老婆、你的丈夫,換個立場著想吧。



法案的確寫的不夠完善,這是最可惜的,但至少他們在說話,就代表他們真的會痛。
否則不會這麼多年隱瞞在檯面下卻不敢說。



各種聲音都該被重視,即便是家暴又或者施暴者,背後都有其原因,第一步都需要理解雙方故事而非選邊站。



整個事件發起和衍伸的狀況,讓我滿難過的,因過去基督教的同事因我的表態而刪除我好友
希望大家都能理性面對問題,少謾罵多感受彼此的立場,才有可能重新對話。
畢竟法條的確侵犯到他們當下的文化 (也就是我們從小到大的價值觀)


而家暴與施暴者,是真的全都是施暴者的錯,還是必須聽兩造的故事才能真正了解問題? 
雖然暴力是可怕的,但也要聽故事
一件事沒有絕對的對錯,都是立場不同,能同理對方處境,了解彼此的恐懼,願意替彼此找出路問題才會被解決。


而所有事情的盲點在於,當一方被稱為弱勢,就可能變成一種正義暴力的對立
當用弱勢的角度看當事人,久了,她就會覺得自己真的很可憐,其實她的心態反而是這些幫助者養出來的
只有公平看待而非同情,才會讓雙方都覺得公平也清楚自己的問題,有時候同情久了反而會眷養弱者成為改進問題的藉口
但適者生存的理論依舊存在,也很符合社會法則。
(這段是題外話,但也是反同志者覺得我們善用弱勢這個名詞)




P.S:今日和一位PO出同志感染率的問題,也是反對同志的異性戀者對話
對話到後面的結果,她所擔心的問題並非同志而是家庭觀。


愛滋病才是一般人對同志的印象(女同志和男同志的愛滋綁在一起)
無論家庭或是任何角度都不比愛滋嚴重
討論的角度若能從愛滋追蹤與疾病討論起,為何同志婚姻需要立法管理的原因
對每個人反而更重要也更必須去正視
這樣每個人就不能繼續不表態,因為環境會變糟,不表態立案只會更糟
(加上有些男生覺得他們若同意,也是因為同情這群希望平權的同志,所以多數選擇不表態,因為事不關己)



是她的回覆

所以說我們討論到一個很重要的癥結點,

先就上面的第一段來討論,

伴侶制度中的雙方關係比較不會因為遇到家庭暴力或是單方面的家長虐兒,

而無法從關係中抽離,

可是現在很多暴力問題跟虐待問題是在婚姻之後產生,

也許伴侶制度這樣無法抽身的問題就會被簡化,

但婚姻制度中還是會遇到,



然而伴侶制的關係約制力又不如婚姻關係那麼硬,

所以當法案推出的時候,因為伴侶關係在推動的時候

並沒有一起提出領養關係中關於孩子照顧的責任劃分

所以家長們都嚇壞了!!


她擔憂的一直是法案對於家庭規劃並未提出的問題
這也是他反對伴侶法領養孩子的原因,所以反對伴侶法成立。


來來來回回許久,解釋很多伴侶法成立的優點,她也能真正理解法案成立對社會的好處。


討論很長,有興趣看再花時間點進去,裡面也提到三個法案優缺點的看法 



2

我認同

酷斃了
3

讚一個

遞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5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嘉芸 2013-12-8 00:38
法案的確寫的不夠完善
也需要多種不同聲音意見
才能修的好些

你很久沒寫日誌了
看到你寫了
很讚哦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信箱|愛女生BBS|隱私權條款|2GIRL女子拉拉學園

GMT+8, 2024-6-1 08:55 , Processed in 0.07515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