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哈拉 身為一個不曾結婚、更沒有子女的同志,似乎不該對「親子教育」任意地發表意見;然而,也正因為看過太多父母對同志子女的誤解,使得我對異性戀對待同志的態度,充滿了疑惑與不解。 每當發生青少年飆車、打架、縱火、情殺的案件,兇嫌的父母經常堅稱,自己的孩子「看起來很正常」,甚至也有鄰居會跳出來說:那個孩子看起來很乖、很正常啊! 然而,就在端午節前,「台灣同志諮詢熱線」也公布了一份「最不受同志家庭歡迎的問候語」調查報告,其中名列第一的就是:你(妳)會變正常嗎? 如果一個同志具有外向開朗、積極進取,並且喜歡運動、交友、旅行等特質,那他到底有哪裡不正常呢?相對的,那些思想有偏差、情緒不穩定、甚至有暴力傾向的年輕罪犯,即使已經有了不喜歡交朋友、經常足不出戶、沉迷於電動種種偏差行為,卻又因為被歸類為「正常的宅男」,而使得父母疏忽了他們內心的憤懣或衝突。 在台北捷運的悲劇事件發生後,兇嫌原先就讀的東海大學曾經發表過一封公開信,其中,「我們愛著他們,卻也不夠愛他們」這兩句話,讓許多人為之動容和省思。是的,就因為「不夠愛他們」,所以父母才會擔心孩子是同志讓他們丟臉;也正因為「不夠愛他們」,才會讓看起來正常卻不快樂的孩子,一步步地走向毀滅自己的絕境。 所以,我們是否不該再用「正常」或「不正常」這種簡單的思維來看待自己的子女,以避免引發更多不幸的悲劇呢? (同志怎麼看待異性戀?異性戀對同志又有哪些好奇?不妨透過電子信箱gayfriendly@hotmail.com.tw,「異同」哈啦「一同」學習!) |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信箱|愛女生BBS|隱私權條款|2GIRL女子拉拉學園
GMT+8, 2025-5-3 19:37 , Processed in 0.08744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