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活動: 0 次
組織活動: 0 次
|
網站小提醒:2GIRL定期清除90天以上的短消息,重要資料請記得複製到自己的電腦喔
本帖最後由 親香 於 2013-1-21 20:31 編輯
# w) a/ ^; R9 s" b' y4 I+ [4 r f$ t" u) A; X
這篇在英語世界裡似乎蠻經典。" j7 d# f# W! L% e& C2 O; X
我在課本裡看到覺得很長見識,沒有中文版太可惜了- g3 L- Y, Z5 X1 H. Z
由於全文過長,僅摘重點翻譯。作者是男同性戀,對西方同性戀大環境有切身的感受。# L( _5 L5 G! u! k- M
' z- X. u2 S& M* P3 Y. i; v; aWhat Is A Homosexual ?
4 g8 ^* y3 p9 \. ^0 P什麼是同性戀 ?
2 T N4 |3 }+ s0 Yby Andrew Sullivan
0 m3 d$ p1 Z) \
. H% l) l3 `- E4 j* Z: ?- x' u+ G大部分的同性戀者,都是在青春期發現自己會喜歡同性。
1 C4 h2 S8 s+ ^0 w15歲時的暑假結束,我在更衣室裡我看到喜歡的人的越發成熟的胴體感到呼吸困難,才知道自己原來是個同性戀,就在這時候,我發現青春期的自己學到了青少年同性戀者的第一課:隱藏自己。就我所知,有的人會欺騙(自己或別人)、有的人自我貶低,有的青少年甚至會讓自己「扮演」某些角色,尤其當他們處在異性戀環境裡的時候。小時候,沒有人想被當成異類。
% ]6 P' ?' s+ \* p/ \
2 I+ k6 n) N( N& }2 Q, T7 H9 T B, w# f O* Z8 L! c# k
我確定自己是同性戀? 好吧,也許的確是有某個確切時間知道自己性向的,但基本上,知道自己不是什麼總是比較容易。我只是就是覺得自己無法跟女生約會,就是完全沒辦法接受這些青少男的異性戀的氣氛。然後,我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從這些人離開了。為了給自己一個台階,我知道當個書呆子就可以被合理化不被女生吸引這件事,書呆子只要夠聰明、夠書呆,還是能夠鶴立雞群,特別是自然科(science)/ H8 k" |$ ?. k" o) i
2 w# k% R* w2 ^: ?( y+ H: T# R1 Z5 m9 b
所以我把自己丟進功課,戲劇,寫作,科幻小說。我知道有些同性戀者把自己投入體育、校隊以尋求ㄧ些尊重。但當知道自己因為性向注定要被拒絕(否定)時,有些人會變得孤獨或是低落,也有些人會逞強(張揚) 。說到這,我念的高中裡就有個男的,他總是畫了大濃妝來學校, 這人完全接受自己這種特立獨行的存在,同學對於他這種明目張膽反而感到自在,這人也對這些輕視頂多感到不舒服罷了。而我們這些還在為性向不安的人就沒那麼幸運了。 {& _. B- D4 D
+ u0 U; h$ g/ {. N* m9 r$ i3 E6 U" A) X( D( ]
同性戀者對表象(外型、外表、外貌)有較高的敏銳度(感受度),因為同性戀者通常必須隱藏自己,必須熟知自己的外型、行為、表現對大眾來說是什麼感覺,這也是為什麼同性戀者在文學、藝術、表演、美術、設計領域相對成功。因為這些工作都是必須具備對大眾的感知較高的人才能勝任的。
& S& q+ g9 X$ ?) m T A: T! R( O$ ] @$ {9 D
: S9 r) k+ n# t* o; c5 |" T
某些年輕一輩的gay跟lesbian對自己身分認同似乎有比較自在的趨勢了,也許是緣自於現在大環境對同性戀者有相對較少的壓迫了,也或是他們比較接受自己的命運。這個新的狀態,再再嚴厲的訓斥著我內心害怕不被認同的焦慮。比起來,我覺得自己好像把自己當成悲劇男主角,對年輕一輩的自信感到羨慕。" X0 }. a) z1 W
7 ]" A& x4 P0 X( o! v4 P
+ H3 T& u- f; ?" M& p當人們問我一個簡單的問題,什麼是同性戀?我也許能說ㄧ些故事給他們聽,但故事真的太多了。近期越來越多研究在尋找同性戀者的定義,其中,科學家找到某條DNA的螺旋有基因上造成同性戀這樣的結論。但是這個研究的可討論點太多了,到底什麼是界定同性戀的標準?還有個問題,這個研究是心理學研究,而不是生理學或基因學研究。就算這些研究是對的好了,這研究還是無法使政治、道德容許同性戀的存在。因為,你不能討論一個你根本不知道的議題。 (=>我超喜歡這句! You can not discuss something until you know roughly what it is.直譯是 你不能去討論一件事,直到你大概知道他是什麼) 5 n5 e; H9 |7 s" q
! ~) F. `0 L$ h5 c# r
: A5 u5 C/ k7 V& D- {
我個人覺得,我們同性戀者或多或少,都是有一個轉捩點的,在那個轉捩點,其實我們是可以選擇走上這條路與否的。只是我們當時選擇坦白的面對自己,承認自己喜歡上了同性,沒有否認自己。(=>我認同...)
* y0 f- p1 P; X. T3 U& P1 Q3 M2 Y
. M* ~4 z9 u1 X' m% l
這個社會已經越來越注意「多重文化」或是「次文化」的部分,人們被教育到習於稱這為「多樣性」,但也因為這些文化通常會被過度聯想到某些特質,像是黑人對比白人時,你可以看出我們已經對這兩個名詞有特定看法了,像是提到亞洲人跟拉丁裔,也有ㄧ定的聯想了。(意思是當我們聽到這兩個名詞時,他們在觀念上就不是同樣的人了)
2 c$ Z& T( j+ x- e x& p E5 r那麼Gay跟一個男人就也不是相同的詞意了 ( 筆者的意思是:那麼會不會gay就不被認為是個男的人呢?)
7 ^$ h) j; u5 V% p6 f* o0 A- {* H* Y+ G
; P$ e! Z H7 V6 V9 a8 e$ e/ K# B2 ]. G' W
這就是多樣性裡的可怕「刻板印象」(或稱為胡亂分類),因為接受多樣性時,人們必須對這群人有一個「印象」,那這個印象很有可能會成為「刻板印象」進而對人進行了分類。事實上,這個概念有時候是來自「恐同者」。這些恐同者聲稱自己害怕同性戀是因為這些特質,而同性戀者多半會反駁這些定義,說這只能定義少數同性戀者,並不能代表全部同性戀。
0 A3 X+ N2 f+ T# ^6 r6 v4 |) ^0 V* t+ a
, q. O6 G8 {1 T( A- a4 G但是我要說,我們的確是有ㄧ些不可否認的共通性,像是青少年時期我們在異性戀環境裡的經驗跟感覺可能都很相似,而這是我們長大以後之所以會有共同特質的主要原因。
: Y0 q7 k- s3 o" j& F8 E$ A* j- P; f( W" G n! [9 y
1 N4 ^( T$ g; S
(跳段) 在比較保守的國家或地區,同性戀者的發展可能都會比較傾向自我輕視,他們情感方面則相對慢、發育不良。
' S5 f$ }0 A- W4 h8 Q7 }% b. f
/ ], g( o! m! g. a0 z3 Q! _(跳段) 還有在建築界,藝術,設計,時尚界,文學界,同性戀者都比較能被理解。在這個領域同性戀者的傑出可以說是一種對壓抑的回應。
/ d: V9 q) A4 @+ W n: @! o- T! s4 |3 d4 e% C8 f; u
(跳段) 也許還有對事物的表面 (外表/外型/外貌) 的擅長,很多的同性戀小孩有跟同儕的強烈距離感,並找到方法去偽裝他們內心真正的感覺,使自己能安然度過 (to pass) 他們很早就注意到社會上的暗示、和各種信號,因為這些信號都不是出自本能的(同性戀小孩能夠注意到很多社會人為的信號) 他們有著善於聽出雙關或具諷刺意義的話的耳朵。意識到這些事,一方面使同性戀者特別的感到壓抑,另一方面,也解釋了為什麼同性戀者常能在人文或藝術領域大放異彩,因為他們知道人們是怎麼表達的,社會的壓抑和自我隱藏的過程反倒強化了這方面的能力。4 \% B: V# I+ s( r8 Q n$ d: X
' o8 e% L; Z7 M7 s
r" ~' k+ _ L3 a, f) L由於我小時候壓抑著自己的真實感情,至於成長過程中常投入戲劇或繪畫,我用找了光明正大的方式來轉化自己內心無法明說的情緒。這過程中我還發展出一些矯揉造作的習慣,或ㄧ些小小的反抗。我發展出吸引人的說話方式、荒謬的穿衣方式、寫奇幻的文章。這些,我想來想去,應該是當時自己試著對外溝通的暗號,因為無法用語言表達,只能用行動。但過了這個時期,我恢復正常,奇幻的文章風格變成記敘,不想演戲了,說話也變得比較收斂。
' q" q5 o' J; c4 J9 I F0 w; w
, G" X& d* P1 a* O5 D7 @( v7 @# p9 u" l# l, L1 j. `
我的故事當然這不是一種大家共通的經驗,我知道很多的同性戀者態度從來沒有對外開放過,不出櫃 對她們來說是在社會的生存方式。我的重點是,是大家的確有身為同性戀者相同的童年經驗和青春期經驗。而我們同性戀者共通的經驗,其實也不只是我們同性戀者獨有的 。即使是在最開放的社會裡,現在同性戀的隱藏跟壓抑還是會繼續。我認為我們不是基因造成的同性戀,環境的關係還比較大。(他結論段把整篇提到的重點一次總結), V% b1 j7 V9 p2 L. Z
' x' d" ?" [$ K8 ?0 c<有誤需要修改請短訊息我 多少會有ㄧ些小粗心自己沒注意到...>
5 e& J% c" \: m. z& [3 h; q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