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白網 Chirr編譯 2012-05-10
人物
 紀錄片《勇往直前》講述了艾米莉•鄭,一位緬甸裔美國籃球運動員,在傳統價值觀和真實自我之間的判斷和抉擇。像如今家喻戶曉的林書豪一樣,艾米莉•鄭也就讀於哈佛大學。《勇往直前》一片的特殊之處在於,它向觀眾展示了其他紀錄片鮮有涉及的敏感話題——體育界同志。
以她那傳統的緬甸主婦母親的期許衡量,艾米莉可謂「離經叛道」——不論是她對籃球的熱情,還是她的拉拉身份。《勇往直前》記錄了她求學哈佛,其後在德國繼續籃球事業的經歷,以及自我發現之旅的故事。本片在全國範圍內吸引了大批觀眾,並且贏得了NYC Outfest的自由特別獎。
訪問
紀錄片導演梅麗莎•約翰遜和艾米莉•鄭日前接受了Asia Blog的採訪,內容涉及影片拍攝的過程、對林書豪的看法和籃球帶來的啟示等。
記者:你是怎麼知道艾米莉•鄭的?
梅麗莎:我曾經在哈佛籃球隊效力,在返校拍攝關於舊時教練兼好友凱西•D•史密斯的紀錄片、採訪現役隊員時認識了艾米莉。她是個出色的球員,比賽中行雲流水一氣呵成。當我們有了更多接觸,我就決定要為她單獨拍攝一部影片。
記者:《勇往直前》講述的故事非常私人,是什麼驅使你將自己的經歷與公眾分享呢?
艾米莉:大多數同志都在為出櫃和獲得認同艱難奮鬥著,我希望自己的故事能夠對他們有所幫助。
記者:本片獲得成功的因素之一是影片元素非常真實和細緻,你是如何預先計劃到這些方面的?
梅麗莎:我提前向艾米莉說明了所有的紀錄片對個人生活來說都是一次曝光甚至侵略,不過我會把程度控制在一個合理範圍內。我沒有要求她當場同意我的請求,等她主觀接受並且理解這部影片要做什麼之後,我才開始拍攝。她有幾個星期的時間仔細全面考慮個人承受範圍,尤其對於牽涉到她家人和性取向的問題。
電影的核心矛盾是,雖然艾米莉是一個特例——唯一一個具有拉拉、緬甸裔、常春藤學生和籃球運動員等多重身份的人,但是她所遇到的問題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遇到的,所以很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
記者:講講拍攝過程中的故事吧。
梅麗莎:在過去的三年多里,工作之外,我和我的攝影導演與艾米莉和凱蒂(艾米莉的閨蜜,哈佛籃球隊隊友)私下裡也成了非常好的朋友,這樣的友誼對電影拍攝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為了這部電影,我跑了20趟哈佛,飛過3次德國,剛開始拍時艾米莉還是一個大三學生。底片時長超過300小時,換句話說,平均每一小時底片在成片中只佔18秒,有太多出色的片段但剪輯時只能忍痛割愛。編導後期的工作秉承了突出艾米莉自我認知和追求夢想的影片主題的原則。
記者:真是世事難料,影片中凱蒂剛剛提到從沒有人聽說過亞裔籃球運動員,而現在……
梅麗莎:是的,現在每個人都聽說過林書豪了。艾米莉和凱蒂都是林書豪在哈佛的朋友,她們高一個年級。我們向他送去祝福且為他自豪。
艾米莉:林書豪非常出色,為亞裔籃球運動員邁出了一大步。我希望在將來,(討論到亞裔球員的成功時)「亞裔」不再是關注的焦點。
記者:觀眾們總是期待故事的結局,這個影片與眾不同的一點是它沒有結束。你認為故事會怎樣發展下去呢?
梅麗莎:是的,這一點也是我的紀錄片的一次大膽嘗試。通常,紀錄片是在事件發生之後拍攝的,人們早已知曉起因經過結果。而我們一直在跟蹤拍攝艾米莉,對未來完全沒有把握,不知道會有怎樣的意外發生。我們沒法預測她學業的完成,不知道她是否會進入職業隊,更不用說遇見她的真命天女安吉拉這回事,雖然安吉拉住的地方離艾米莉在南卡羅來納州的家只有20分鐘路程。
總之,我們所持的信念只是我們要拍這部電影而且要竭盡所能拍好。我不喜歡體育主題電影千篇一律的「決勝時刻」,我要體現的是體育賦予個人發現自我和發掘潛能的力量。
記者:艾米莉對「后籃球時代」有什麼計劃?
艾米莉:我在努力適應非球員生活,除此之外,我很開心能回到洛杉磯開始人生一段新的冒險。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k0MDM5NDMy.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