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Lin 「婆」這稱呼是台灣女同志文化發展出來的特有用語,說穿了也不是很有創意,就是「T的老婆」的簡化稱謂。到現在多數T仍稱呼另一半為「老婆」,平常寒暄問候時,大家也總習慣脫口而出「妳家太太呢?」。有些人在網路上會採用換字法,有意無刻意將「太太」換成「泰泰」,一方面是口語發音,另一方面或多或少也有不想沿用異性戀模式的意味。另一個比較好笑的原因,是注音輸入法的選字導致.就像很多人懶得切換中英輸入,直接把「T」打成「踢」。 關於婆的神秘,終究還是能見度的關係。早期台灣女同志幾乎多以T為主體進行探討,無論是學界研究或是媒體八卦,因為穿著打扮等外顯,讓婆可隱身於異性戀女性族群當中,婆似乎也成了因T而衍生的從屬關係。但在以T的不安來看婆,其實還是得先回頭說說婆的焦慮與憤怒。無論生理性別為女性或男性,都有可能成為女同志,這是性別多元的美妙之處,不管是先天後天每個人都有認定自己性傾向的自由。 但在異性戀主流社會的壓力之下,身為生理性別女性者,從小就受到整套的異性戀女人訓練。把範圍縮小,尤其是在如何成為一個好的附屬關係這方面,如何成為「好女友」、「好老婆」、「好媽媽」、「好婆婆」。身邊也隨處可見好典範(ROLE MODEL),從相夫教子維持和諧家庭和諧防止小三搗亂,到上班族如何兼顧蠟燭兩頭燒,還要上對公婆下對兒女平行處理老公等。這樣說可能會被婆抗議,但就養成過程來說,婆似乎擁有比T多一些些資源,至少退一萬步來說,光就穿著打扮方面,彩妝保養衣飾等,T就沒有太多可遵循參考的。有位婆朋友說,她超討厭T在她面前學陳冠希歪嘴笑,自以為很帥其實很做作,此言一出當場讓所有T狂笑,但這也顯示出T能參考的吸引另一半的典範,很多是從父兄輩或帥氣的男性偶像而來,但適用於多數異性戀女性的勾引或耍帥招數,未必能拿來吸引婆,這也是引起婆的憤怒原因之一。婆們並不希望全然被當成異性戀女性看待,應該說,當婆決定為自己貼上婆這張標籤時,最擔心的就是另外再被貼一張「妳確定妳真的是婆?」的標籤,而且這張標籤還會自動展延出各種疑問款。 最白話的說明,就是「妳最後是不是還是會去嫁男人?」,這問題真的沒有標準答案,有異性戀女性結過婚生過孩子,最後還是當了婆;自然也有原先是婆後來步入異性戀婚姻生了孩子。婆最討厭的就是兩人明明在關係中,卻要不斷遭受這質疑。尤其是適婚年齡的婆,除了要面對家中逼婚的壓力、職場上同事或主管的關心,要是身邊的伴侶還這樣質問,那簡直是讓婆搖身一變為虎姑婆的最佳激怒法。 婆並非以成為好太太為人生目標,身為一個婆,多半是以捍衛「自身對感情及另一半的選擇」為人生主要課題。這也是後續要分享的,為何在婆的分野中「悍婆」能見度越來越高的原因。 (作家、女同志網路廣播節目主持人) |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信箱|愛女生BBS|隱私權條款|2GIRL女子拉拉學園
GMT+8, 2025-5-3 15:59 , Processed in 0.07335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