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史倩玲台北報導】據國民健康局統計,台灣女性過了50歲後,骨質疏鬆症罹患率相較於50歲以前高出4到7倍。瀚群骨科醫療中心院長蔡文基表示,民眾應定期檢測骨鬆;如果已經接受骨鬆治療,千萬不能中斷。 國民健康局在98年針對2萬927名15歲以上國人所做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有7.6%經醫師確診為骨質疏鬆症。男、女比率分別為4.6%、10.5%,女性明顯高於男性,並隨著年齡而增加。 調查結果也發現,在骨質高峰期30歲以前的骨質疏鬆情形,男、女均低於1%;但30歲以後骨質逐漸減少,到了50歲以後骨質流失更形嚴重。75歲以上老人將近每4人就有1人有骨質疏鬆的問題,而女性在停經後骨質疏鬆比率亦高達20%至35%。 另外,根據瀚群骨科醫療中心進行的骨質密度檢測結果顯示,40歲以上就診婦女當中,近4成骨質密度不足,每3位有1位骨質疏鬆。 骨折風險隨次數增高 研究顯示,骨鬆性骨折會發生在人體任何骨骼,但是最常發現骨折的部位分別為脊椎體、髖關節或手腕骨折。蔡文基強調,骨鬆導致的骨折問題最常由手部開始,一但發生過骨折,發生二次骨折的機率就高出4至5倍,因此即時且持續的治療以降低骨折風險,對患者來說相當重要。 骨鬆症狀難以察覺 蔡文基表示,病患普遍對於骨鬆的疾病感受度很低,即使就醫也是因為關節痠痛等其他疼痛問題而來,甚至到了明顯駝背、身高變矮,甚至骨折發生才會就醫,但此時骨鬆問題可能已經相當嚴重;然而在治療的時候,卻又容易因為各種問題而卻步。根據統計,有半數患者在治療3個月後自行中斷,使治療效果打折扣,因此醫病之間需互相溝通,選用適合個人體質有效治療,以保持良好的治療品質。 停經婦女應定期受檢 林口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黃兆山也呼籲,更年期後的停經婦女缺乏骨骼保護因子,更應定期接受骨密度檢查,才能掌握骨質健康狀況,如果有骨鬆問題,更應及早治療,降低骨折風險。 此外,居家環境也要避免易造成跌倒的擺設,生活中也應維持適量運動、維持均衡飲食,補充鈣質及維生素D並且適度曬太陽等,才能遠離骨鬆危機。 |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信箱|愛女生BBS|隱私權條款|2GIRL女子拉拉學園
GMT+8, 2025-5-16 03:13 , Processed in 0.07272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