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同志遊行,在今年許多對同志不友善、惡言相向,或是溫柔的暴力種種風波與事件之下,9月份從高雄打頭陣,熱鬧展開了。接下來10月29日重頭戲在台北,更期待的是12月連台中也即將舉辦同志遊行。 或許我們該感謝那些信仰堅定、堅持愛有分別好壞的信徒,若不是他們持續的動員、連署、組織井然有序,找民意代表遊說、實踐他們的公民權利。我想,今年台灣的同志運動,不會一反常態的綻放出遍地開花的豔麗姿態。原本總是保持溫和有禮儘量不引發衝突的同志及直同志們,也終於忍不住開罵,當面嘲諷、直接攻擊,要站在反對歧視的人面前,強迫他們面對自己的恐懼與不安。 連我住在台北的朋友都專程下來遊行,畢業多年很少來往聯絡的朋友,因為遊行讓我們有機會聚在一起,有時間聊聊彼此的改變。他雖然沒有親自參與同志運動,但身邊不少同學朋友都是積極的參與者,時間久了,自然也有許多觀察,而難得有機會,我們能談著這些事。從大學認識到現在,已經10年過去了,當初聚在一起的那群青春少年少女,每個人有了不一樣的選擇。選擇升學或選擇工作,選擇在北部也有選擇在南部,選擇投入NGO或選擇全力考公職,選擇做倡議社運或蹲點社區,因為這些不同,我們各自的角度也不同。 聽朋友轉述另一位朋友對公務體系的不滿,對主管忽視他願意主動承擔工作的不滿,嚷嚷這個公部門太綑綁,要轉另一個公部門可能會獨立些。我發現我身邊有許多優秀的朋友們,在不同的位置參與著一場又一場、一段又一段推動社會改變的過程,有些人在過程中,或許剛接觸論述與批判的美妙,對於旁人(一般人)如何說話較敏感,或是有強烈的使命感要影響身邊的人,期許自己走在政治正確的道路上,或只親近與自己類似的人。但,即使是我們,同樣也是社會中的一小部分。有我們的發揮空間,也有侷限,有我們認識這世界的方式,有某些資源條件使我們成為現在的樣子。作為知識份子或嚮往成為推動社會改革的人,我們真的把自己看清楚了嗎?把別人看清楚了嗎? 就像我朋友,在「保守官僚」的公務體系中,可曾看見人情世故是如何運作呢?還是對此忿忿不平、不以為然不願去瞭解嗎?可曾看見,為何無法在自己當下的位置角色上,彈性自在的自處?還是,只哀嘆著自己身陷其中,批判這些「不應該如此」的環境?可曾理解為何他人的反應不如自己期望?只是因為官僚蹣跚嗎?還是,這世界的遊戲規則,層層疊疊且總是沒有一致。甚至要說,根本不用去追求完美的答案,或做出完美的決定,我們也只能在自己走過之後,才能回頭看,究竟對自己造成什麼影響,對整體造成什麼改變。 更重要的是,當我們批判他人對這世界的無知單一偏見歧視時,自己對於這世界的多樣面向,又願意蹲下來瞭解多少呢?如果蹲下來的過程,會讓自己身體或心裡感到不適跟不悅,你又會怎麼辦呢?你要逃避,還是去傾聽?就如同面對一般人,你希望他們迴避我們,還是傾聽我們?這問題好像太基礎了點,但,不就是很多事的起點嗎?(研究助理) |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信箱|愛女生BBS|隱私權條款|2GIRL女子拉拉學園
GMT+8, 2025-5-3 04:50 , Processed in 0.07597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