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GIRL女子拉拉學園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2GIRL女子拉拉學園 首頁 新聞 觀點 查看內容

性別大補帖:更需要大愛的真愛 (下)

2011-9-7 23:26| 發佈者: tsubasa1113| 查看: 954| 評論: 1|來自: 台灣立報

摘要: 今年自從4月教育部重申中小學實施同志教育以來,迄今仍有許多教會以及家長持續連署、遊說民眾「反對教育部在國小、國中性別平等教育中鼓勵性解放」,甚至有家長直指支持教育部課綱與教師參考手冊的老師,不適合擔任 ...
今年自從4月教育部重申中小學實施同志教育以來,迄今仍有許多教會以及家長持續連署、遊說民眾「反對教育部在國小、國中性別平等教育中鼓勵性解放」,甚至有家長直指支持教育部課綱與教師參考手冊的老師,不適合擔任學校的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

目前接觸連署支持修訂課綱或教材的3種聲音,包括「對同性戀的恐懼與偏見」、「相信教育部實施性別平等教育內容的誤解及謠言」、「對教師參考手冊片段內容的建議修正」。這3種聲音其實很不一樣,面對同志與情慾的態度也非常不同。

第一種基於「對同性戀的恐懼與偏見」,像是以「兒少經歷同性密友期,如果貼上孩子同性戀的標籤,孩子一輩子會變成同性戀」、「同性戀是愛滋的主要傳染者」、「同性性行為是危險的」、「喜歡上、對同性有好感,不代表是同性戀」、「兒少沒有同性戀」、「同志教育是將孩子變成同性戀」、「學校不應教育學生接受同性戀」、「同性戀是傷風敗俗、與文化不容」。

首先,沒有任何理論證明同性密友與性傾向是有關連的;《認識同志教育資源手冊》中也提醒「認同其實具有高度的個別差異」、「不是每一位與同性建立情感關係的人都會認同自己是同志」、「認同可能是來來回回、終身發展的歷程,不一定有一個終點或是固定不變的」。

同志教育的主要目的在建立一個對同志友善、肯定同志的校園,而無法改變一個人的認同。的確台灣社會現況仍對同志有許多偏見、污名、不理解,這也是為何學校需要同志教育的原因。我們應鼓勵孩子們探索與認識自己與他人的性別認同與性傾向,但不需要幫孩子「確認性傾向」,而能肯定任何性傾向都是值得被關心、被愛的。兩方陣營共同強調「尊重」的教育,與課綱、教師參考手冊絲毫不違背。

愛滋在今日台灣的醫療而言,好比是具傳染性的慢性疾病,愛滋感染者僅需在發病後持續用藥,對個人生命的威脅其實極低的。雖然台灣因男性間性行為而感染愛滋的人數近一半,但因異性間性行為感染愛滋的人數也佔4分之1,愛滋傳染的對象不安全性行為的人,不應再將愛滋當作是同性戀的天譴。

第二種聲音則是因為「相信教育部實施性別平等教育內容的誤解及謠言」,像是「教材」在「7歲」實施「性解放」,目前既沒有「給學生的教材」,也沒有在「7歲實施」,更沒有「性解放」的內容。《認識同志教育資源手冊》是編給國中、高中、大學教師的參考手冊,編撰時定位為於提供大學以上學歷者的參考讀物,所有強調安全性行為的篇幅與內容皆已被寫出,但這樣「提醒性」的字眼,卻放指為「性解放」。原來台灣宣導「安全性行為」在這些家長的眼中,已成為「性解放」觀點。

同性婚姻雖未獲法律承認,但也沒有「違法」的問題,連署內容卻指同性婚姻違反當前法令;像是認同並非固定不變的這點,真愛聯盟網站卻強調「教材」指稱性傾向一輩子都不會改變,強迫學生確定性傾向。連署內容充滿斷章取義,自由延伸,凡是仔細看過3本手冊的家長與老師都認為,手冊沒有問題,甚至還覺得相關內容提的太少。

(好性會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主持人、女學會理事)

丟雞蛋
1

讚一個
1

遞鮮花

酷斃了
1

我認同

被雷劈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最新評論

引用 bless0506 2011-9-10 04:49
我看過那個國小課材,太混亂了~真的會讓小朋友思想變搞混,反而增加社會問題((已經不知道甚麼是對甚麼是好的的),提倡保險套也沒錯((安全性行為),但也不可以提倡隨意性行為阿,應該要讓小朋友知道可以性行為,但還是要多加避免 ...

查看全部評論(1)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信箱|愛女生BBS|隱私權條款|2GIRL女子拉拉學園

GMT+8, 2025-5-2 16:32 , Processed in 0.08080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