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僑報》報道,紐約州6月24日通過的同性戀婚姻法案再一次把同性戀推到了輿論的頂端,其產生的影響不容小窺。而亞裔尤其是華裔同性戀們將面臨怎樣的前途與困難,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紐約州同性婚姻合法 改變歷史 6月24日,紐約州參議院以33票對29票,通過了同性戀婚姻合法化的法案。在33張讚成票中,大部分來自民主黨議員,不過也有4名共和黨議員跨越黨派,投出了支持的一票。一直在推動此項法案的紐約州州長安德魯‧葛謨隨即簽署此項法案,使之成為法律。這也意味著,如果無人提出訴訟,30天後的7月24日,同性戀者就可以在紐約州合法登記結婚了。至此,作為全美人口第三大州的紐約州,將與康涅狄格州、愛荷華州、馬薩諸塞州、新罕布什爾州、佛蒙特州和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一樣,準許同性情侶結婚。 但本次立法的影響范圍與影響力將遠遠超出紐約州本身。因為與眾不同的是,紐約州並不要求結婚的情侶居住地必須在紐約州。也就是說,無論身居何地的同性情侶,只要希望獲得一張合法的“愛的見證”,就可以來到紐約登記,讓美麗的中央公園、浪漫的尼亞加拉大瀑布,或者帝國大廈來見證雙方的愛情。接踵而至的慶祝集會、遊行、活動更讓人們感受到同性戀者對獲得婚姻選擇權利的喜悅之情。 被譽為“世界第一婚禮網站”的婚禮策劃網站“愛結網”(The Knot),是由出生在紐約的華裔企業家劉德維(David Liu)和太太一起創辦的。該網站負責人也表示,紐約州日前通過同性戀婚姻法,無疑會給“愛結網”這樣的婚慶產業網站帶來更多的潛在客戶。事實上,婚姻法通過次日,他們網站的流量就暴漲了一倍。 新法對華裔同志無太大影響 “我為可以光明正大去結婚的同性戀朋友們感到開心,不過我並不認為婚姻法律通過對亞裔尤其是華裔同性戀者有太大的影響。”已參加過4年“同性戀自豪大遊行”的劉健很高興法案通過,但認為華裔同志們接下來要走的路並不非常樂觀。“華裔本來就是弱勢群體,同性戀者也是,兩者相加就更嚴重。婚姻法案通過的只是一個可以選擇婚姻的權利,對華裔同性戀本身沒有太特殊的意義。” 一直在亞太艾滋病聯盟(APICHA)做義工的男同志劉健是“80後”中勇敢坦誠自己“出櫃”的一員。“我的朋友圈中來自中國的留學生最多,可是他們多數都不敢參加遊行,甚至不敢說出自己的性取向。其實對于華裔同性戀來說,最重要的是自我認知的過程。性取向的確是心理與生理共同成長的一個過程。”他舉例,相比中國,西方國家對性別(Gender)、性愛(Sex)、性取向(Sexual Orientation)這幾種概念的差別是分得非常清晰的。 “比如張國榮在《霸王別姬》電影中飾演的那個愛上師兄的小師弟,他不僅僅在舞臺上反串女生,臺下生活中舉手投足也覺得自己是女生,”劉健表示,“其實他更偏向于變性人(Transgender)的感覺。”而在實際生活中,男性戀的一對伴侶,兩人並不一定是大眾所認為的一個“男性角色”,一個“女性角色”。“其實有許多不同的心理分類,這就是為什麼我呼吁同性戀者應該積極參與到社區活動中,上一些輔導課程,對自己有個全面的了解。” 傳統觀念讓新法顯得無力 來自社會輿論和親朋好友的壓力也是華裔同性戀不敢走出來的重要原因之一。資料顯示,在學校裏,有十分之九的同性戀學生都受到過來自同學不同方式的騷擾和攻擊。同性戀的青少年自殺率更是比普通同齡人高出三倍。華裔的父母不敢去想、去面對家裏同性戀的孩子,甚至有不少父母還在嘗試強行“糾正”孩子的同性戀取向。相比西方宗教背景比較濃重的家長認為同性戀是“變態”、違反宗教信仰的想法,華裔父母普遍更為擔心的是同性戀孩子以後“傳宗接代”的問題。 “我希望社區民眾都能主動地多了解一些同性戀文化,這樣他們就會減少對我們的誤解。”劉健再舉一例,“左撇子原來被人們認為是一種病,左撇子的小孩子還得被家長強行糾正。而現在人們已經了解左撇子是天生的,開始為他們提供一些生活上的便利。為什麼大家就不能了解同性戀也是天生的呢?為什麼就不能給他們一些尊重和方便呢?” 另一方面,能為華裔尤其是新移民同性戀及其親屬們提供相關資訊信息的機構也是屈指可數。像劉健所在的亞太艾滋病聯盟(APICHA)之中的華裔多為ABC,基本上沒有任何新移民。而美國專門為同性戀兒童父母提供輔導和資訊的機構PFLAG,由于鮮有華裔家長的加盟,也並不提供任何華語的訊息。對于大眾對同性戀的基本認知教育,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此外,就在同性戀人們歡慶邁入婚姻殿堂指日可待的時候,他們中也有一些人惴惴不安,雖然婚姻法律通過了,但是他們仍然無法申請遠在大洋彼岸的另一半。甚至無法為已經身在美國的伴侶提供一張合法居住的證明。 按照美國法令,聯邦政府並不認可同性婚姻,國會還曾于1996年頒布《婚姻保護法》(Defense of Marriage Act),法令就將婚姻定義為一男一女的結合。(黃峰滔) |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信箱|愛女生BBS|隱私權條款|2GIRL女子拉拉學園
GMT+8, 2025-5-13 21:49 , Processed in 0.07484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