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首部討論雙性戀著作 現身說法並記錄18個生命故事 【林欣誼/專訪】 「我到底是不是Bisexual(雙性戀)?它的定義什麼?」在台灣的 性別與情欲取向論述中,雙性戀是一個鮮少人提起、也難以歸類的族 群,光連它的定義,就是個尷尬的問號。在新書《我愛她也愛他》中 ,作者陳洛葳打破沉默,除了現身說法,也記錄了十八位台灣雙性戀 者的生命故事,成為第一本討論雙性戀議題的本土著作。 「說到底,談認同,是為了有一天,我們都可以不再需要認同。」 六十四年次的陳洛葳(見左圖,林欣誼攝)外型亮麗,政大新聞所畢 業後曾任廣播、電視記者,她說,這本書像是一份「遲到的畢業證書 」,在艱難而緩慢的寫作過程中,她也省視了自己卅多年來的家庭、 情感與生命歷程。 出身於父親威權、母親噤聲的傳統家庭,陳洛葳從小就告訴自己「 要比男人強」。大學時雖交過男友,但她大聲宣告自己是同志,她坦 言:「我認同自己是拉子,因為我想要和女人同一國,這是關於政治 。」 她參加女研社,碩士論文寫的也是同志運動,她曾徹頭徹尾地實踐 心目中的女權,她不化妝、不下廚,對任何感性柔弱的表現都反感。 「直到後來我又交了男友,才漸漸卸下對男性的敵意,發現男女之間 的共同性其實遠大於差異。」 從那時起,她知道自己擁有去愛不同性別、不同身體的能力,也開 啟了自我內在的探尋。 約五年前,她辭去新聞工作後開始研究雙性戀相關書籍,譯有《另 一個衣櫃:雙性戀者的生命故事與認同》,二○○七年與朋友成立「 Bi the Way」雙性戀團體,二○○八年著手寫《我愛她也愛他》。 這本書的三分之一是論述,三分之二是口述故事,受訪者年齡層約 廿到四十五歲。有的故事沉重,有的繽紛多彩,有人感到驚慌猶疑, 有人則對悠遊男女之間感到從容自在,展現了情欲世界的豐富面貌。 當時陳洛葳透過各管道尋找受訪者,卻驚訝這些素昧平生的陌生人 ,一見面就能對她掏心掏肺,「我很感動,心想也許這是他們唯一或 第一次有訴說的機會吧。」 陳洛葳表示,她無法對雙性戀提出清楚的「定義」,寧可以故事呈 現,如同書中某位受訪者所言:「雙性戀運動目前最重要的,是一個 生命史的集結,沒必要跟誰嗆聲,或控訴誰被誰壓迫,我們只是在表 達自己而已。」寫完這本書後,她自己也「轉行」成了舞蹈靜心老師 ,展開生命另一階段冒險。 |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信箱|愛女生BBS|隱私權條款|2GIRL女子拉拉學園
GMT+8, 2025-5-11 19:21 , Processed in 0.07425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