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Lin 很常收到年輕的拉子小朋友來信詢問,固然有不少是問「要如何才能交到女朋友」,甚或是「要如何接吻」之類的可愛問題,但也有好些是牽扯到跟老師之間的溝通問題。 前些日子收到一封電郵,內容讓我有點生氣又難過。拉子國中生鼓起勇氣去找輔導老師想解惑。沒想到她才開口說沒兩句,輔導老師就搬出金賽博士的理論,以她根本還沒跟同性發生過性關係,所以不可能是同性戀為論調基準,接著洋洋灑灑以「妳可能只是假性同性戀,因為在青春期對感情不了解,所以會陷入困惑,等妳年紀大一點,真的去談過戀愛……」,最不可愛的是,老師居然搬出「當同性戀會讓爸媽很困擾」這塊大石頭,狠狠砸進學生心底。 「我只是想確定自己是不是拉子,可是老師那些話讓我覺得很不開心,好像我做錯事一樣。」來信者這樣說。 我只當過夜間部進修班英文老師,沒當過輔導老師,但我當過好多年的學生,也當過好多年的同性戀。老師想為學生解決問題固然很好,但老師們可曾想過,當學生帶著對於自身性傾向的困惑踏進輔導室,有沒有可能是想要得到情感上的支持,而非讓自己的感情被剖析一番,斷定病症,然後被矯正? 同性戀不是疾病,輔導老師也不是醫生,真的不需要急著幫學生「矯正治療」。搬出金賽博士的「假性同性戀」帽子扣到學生頭上,是很專業權威沒錯,卻無法真的幫助到學生。所以,可不可以請老師先耐住性子,花5分鐘先傾聽學生訴說,聽聽那困惑的背後,到底要的是什麼,然後再做判斷? 網路時代資訊充足,學生大可上網自行查找同性戀相關資訊。當然也看得到那些所謂的專業理論,還可以在各大同志網站跟網友討論,更有專業的同志諮詢熱線可以撥打相詢。學生肯找輔導老師談同性戀問題,代表學生認可並信任老師,並且想得到權威人士的支持,也顯示輔導老師在學生心中的重要性,所以請重視學生背後的心理需求。 「妳還年輕,長大就知道……」這種話學生在家裡早已聽父母長輩說了一萬次,小從買東西大到談感情,這是對一個人自我處理的否定。但那更可怕的第一萬零一次否定,或許就是「妳是假性同性戀」這句,讓學生決定斷了與父母師長溝通之路,另外尋求幫助。 倘若今天學生問的是異性戀的「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愛上他了?」輔導老師是否也會說出:「根據××博士的理論,妳還沒跟異性發生過關係,所以,妳可能是假性異性戀喔!」 (作家、女同志網路廣播節目主持人) |
M♥屁屁兒: 倘若今天學生問的是異性戀的「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愛上他了?」輔導老師是否也會說出:「根據××博士的理論,妳還沒跟異性發生過關係,所以,妳可能是假性異性戀 ...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信箱|愛女生BBS|隱私權條款|2GIRL女子拉拉學園
GMT+8, 2025-5-1 21:00 , Processed in 0.09208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