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張德勝/東華大學多元文化教育中心教授(花蓮市)】2011.02.28 02:22 am 二十六日吳健雄學術基金會和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舉辦第四屆「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頒獎給三位優秀女科學家。這幾位女性科學家都說,希望她們的學妹能夠作研究大膽創新,不要「me too」。聯合晚報二十七日社論也呼應:不僅作學問如此,不僅女性如此,年輕人立定志向要勇敢,人人都要有「不要me too」的自我堅持。 的確,大學教育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協助每位學生,無論男生和女生都得以依照自己想要的發展,朝著目標努力。可是國外內研究都發現,男女生剛進入大學時其成就抱負沒有差異,但到了畢業前卻是女消男長;即便是就讀台大的女生,她們的成就抱負也比同校的男生低。 為何如此?答案很簡單,因為性別刻板印象導致女生比較沒有得到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鼓勵與支持,使得多數女生失去追求成就的動機。即使在「男理工女人文」的人文社會領域,也只有少數女生能夠持續讀到博士,當學者。女性想追求自我實現仍然受家庭、學校及社會的無形阻礙,人文社會領域都有此現象,更何況科學領域。 女性進入科學專業領域後,必須同大多數男性科學家一樣,在有限的時間內生產相當數量的學術論文,或在實驗室連續工作很長的時間。然而這些學術界所認定的「標準」,卻是以有「家後」的男性科學家(有女性為其處理家務事的後盾)的生產能力與生產方式建立的,這對背負專業與傳統性別角色(育兒、照顧、家務等)雙重要求的女性科學家而言,非常不公平。 研究也指出學生在性別刻板印象下接受社會化歷程,以就讀科系而言,遵守著「不同性別有其適合的主修科系」的原則,女生傾向人文和醫療照護學科,而男性則擅長思考與分析。就教育抱負而言,即便女生在傳統的科系就讀,也從大一的高抱負水準到了大三大幅降低。相對的,男生在非傳統性別的科系,從大一的不考慮讀研究所,到了大三則考慮的人數大幅增加。這樣的現象在早期的研究就已經發現,女性之所以成就抱負低,主要是因為一種「懼怕成功」的心態所致,在既定且強勢的性別角色宰制下,女性即使擁有幹練、領導、果斷、獨立等特質,也不敢表現出來。 不過,性別刻板印象未必只對女性不利,研究發現若女學生對科學真正喜愛、家庭也支持的話,會留在科學科系;反觀男生,即使部分人科學相關科目成績不佳或不感興趣,但仍會堅持直至大學畢業,因為他們可能覺得身為男性應留在科學領域。 如果要消除性別刻板印象帶來的成就抱負壓抑,除了鼓勵女性多選擇數理和科學領域以及考慮從事傳統男性為主的職業,更要鼓勵男性選擇人文和社會科學的課程及考慮從事傳統女性為主的職業。鼓勵「不要me too」的獨立女性固然重要,但是誰來鼓勵與支持更為重要。 |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信箱|愛女生BBS|隱私權條款|2GIRL女子拉拉學園
GMT+8, 2025-5-12 18:22 , Processed in 0.07705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