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戀大遊行 柏林目前生活著大約30萬左右的同性戀者,同性戀大遊行成了他們一年中最重要的活動。很多同性戀者為了在遊行中表現一番而整整準備了幾個月,有的還希望在節日中認識朋友,甚至找到終身伴侶。 其實,同性戀大遊行開始時具有很強的政治性。1969年,在美國紐約一條叫克裏斯多夫(簡稱CSD)的街上,員警曾對同性戀者進行了一次大搜捕。同性戀者對這種刁難首次進行了群體反抗,由此產生了世界範圍的同性戀遊行活動。1979年,在CSD同性戀大遊行誕生10周年之際,柏林首次舉行了有400人參加的遊行活動。 街上不見女性 從繁華的褲襠大街向東走不到10分鐘,來到一條叫克拉斯特的小街。從外表看,它與其他街道沒有多大區別,只是越往裏走,越感到奇怪:“怎麼這裏不見一個女性?” 進一家書店,發現店員都是男子。光顧書店的要麼是單身男子,要麼是手牽手親密無間的兩個男人。仔細看看書店裏賣的,幾乎都是關於同性戀的書籍、音像製品和生活用品。 當我意識到自己誤入一家同性戀書店時,一位自稱海姆特的店員微笑著對我說:“歡迎你離開柏林,來到男人的國度。” 原來在克拉斯特街方圓1公里內,是柏林著名的同性戀社區。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德國各地的同性戀者陸續來到這裏定居。由於此地環境鬧中取靜,社會氣氛寬鬆,同性戀者越聚越多,異性戀者則主動“讓位”,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男人城”。 走出書店,開始仔細地打量這個社區。香氣撲鼻的咖啡屋、時尚摩登的專賣店、藏書豐富的圖書館……這裏應有盡有。我發現每家商店門口都掛著鮮豔的彩虹旗,在陽光照射下顯得十分耀眼。 一位年輕人對我說:“彩虹旗是同性戀者的文化象徵,它代表著包容一切種族、國度、政治、性別及性取向。” 我們也是正常人 在電影院門口,一位年輕同性戀者熱情地和我打招呼。他問我是不是同性戀者;我回答說自己是“正常人”。他不以為然地糾正道:“同性戀者也是正常人。” 由於德國同性戀者的特殊地位,德國各界都不敢怠慢他們。我看到,政客競選的宣傳畫在社區內隨處可見。而柏林市市長正是“男人城”的“名譽董事長”。 除政府部門外,很多大企業也對同性戀者採取了溫和寬容的態度,除了禁止歧視同性戀員工外,大多數還為同性戀員工的夥伴提供醫療保險。 德國歷史上第一個同性戀市長在柏林產生 德國歷史上第一個同性戀市長在首都柏林誕生,來自社民党的候選人克勞斯•沃威爾特贏得了選舉。在秋天的大選到來前,沃威爾特將一直擔任柏林過渡時期政府的市長。 在德國社會民主黨一致同意提名他擔任市長一職前,沃威爾特說:“我是同性戀,這是一件好事。”此話一出,輿論譁然。沃威爾特一蹴成為德國最有名的同性戀政客,他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市長候選人成為婦孺皆知的公眾人物。 街心公園成員間互相幫助 在中心街道的盡頭,是一個小小的街心公園。有人悠閒地躺在草地上看書,有人在慢跑,有人在閒聊,幾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在那裏曬太陽。一位叫哈姆的老人還和我拉起了家常。聊天中,我得知他們住在同性戀養老院。 那是一座耗資1000萬歐元建造的5層樓房,有40套公寓房,配有咖啡廳、健身房等設施。哈姆說:“年輕時到處搬家,中年獨立生活,但是年齡大了我就遇到了困難,需要人照顧。可是如果搬進普通的養老院也許會受到歧視,這裏全天都有醫生照顧,我很滿意。” 公園旁更多的公寓住著年輕的同性戀者。這裏大概有5000個家庭,醫生、律師和藝人在這個群體中占很大的比例。 在公園不遠處的維多利亞教堂,我見識了一場同性戀婚禮。新婚“夫婦”分別叫馬庫斯和歐埃爾,今年都是35歲,一位是工程師,另一位是大學教師。他們在祝詞中說:“在柏林結婚,我們很榮幸。” |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信箱|愛女生BBS|隱私權條款|2GIRL女子拉拉學園
GMT+8, 2025-5-1 21:02 , Processed in 0.07493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