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明報1月 18日 星期三 05:05 更新 【明報專訊】 2005年12月,英國同性伴侶註冊法例正式生效。 戀愛、婚姻本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同性戀者卻幾經爭取,才能得到一紙註冊證明。 新年伊始,「性健康」推出一連四期「同志系列」,讓大家多點認識,少點歧視。 母親懷疑女兒是同性戀者,應怎麼辦﹖ 兒子突然告訴你,他是一名同性戀者,如何是好﹖ 父母懷疑或得悉子女是同性戀者,往往不敢向身邊朋友查問,擔心孩子受歧視,甚至連枕邊人都不可透露半句,恐怕對方光火,卻又無法獨力承擔這個事實…… 「站出彩虹」是專門支援同性戀者父母及親友的志願組織,主席文可風表示,在「站出彩虹」成立前,香港以至東南亞地區,都欠缺一個支援同志家人的組織,令同志家人求助無門。 子女是同志 父母不知所措 他指出,同志組織的焦點大都集中在同志身上,沒有照顧到家人的需要,同志家人往往求助無門,「對於同性戀,父母們既陌生又恐懼,但他們不會找相熟的親戚朋友幫助,因為擔心被歧視,也害怕背後的閒言閒語,而一般社工對同性戀問題欠缺認識,未必能妥善處理,家人找不到一個『卸力』的地方。」 「站出彩虹」於1997年成立,透過一條電話熱線,為同志家人提供支援。文可風表示,過去9年他們接獲不少父母來電,有的懷疑子女是同性戀者,有的在子女表態後不懂如何處理,有的甚至偷看了子女的日記後,發現子女的同性戀傾向而不知所措,他們在電話中表現得傷心失控、或破口大罵、或憂慮、或百感交集﹕ 「我做錯了什麼﹖」、「是否我教養出了問題,令他變成同性戀﹖」或怪責自己給女兒改了一個男性化名字,或為兒子改了一個女性化名字,導致問題出現。 「我應如何面對我的孩子。」得悉子女的性傾向後,很多父母突然對子女感到陌生。 「兒子選擇這條路,不結婚、沒兒子,老來怎麼辦﹖」 「我看到他瀏覽色情網站,擔心他濫交,染上愛滋病。」 關懷的憂慮 擴闊父母思想 「站出彩虹」曾接獲來自日本、瑞典、新西蘭等地區的華人父母來電,文可風表示,雖然外國有類似的同志家人支援服務,但西方文化並不適用於華人家庭,西方講究人權,子女成年後,便是一個獨立個體,可以獨立生活,父母必須尊重子女的抉擇﹔但華人 |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信箱|愛女生BBS|隱私權條款|2GIRL女子拉拉學園
GMT+8, 2025-11-18 10:21 , Processed in 0.07297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