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網2006-01-12 16:31:57 特約撰稿 高小奇 本報記者 劉建林 剛入校時班里還沒有同性戀,到大四時已有四對 不久前的一天,山西某高校校園內,一對青年男女戀人發生了激烈的爭吵和廝打。“咱們分手吧!分手後我要找個女朋友!我早就有這種想法了!”說這話的是這對戀人中的女生柴慧慧。 柴慧慧班上的120名同學中,有4對同性戀者。在這所學校,很多學生都表示看到或認識同性情侶。記者在學校進行了為期5天的調查,接觸了3對大學生同性情侶,3對情侶中有4個人神情很自然地告訴記者:“我喜歡同性!” 剛進校那年,柴慧慧有一次看到兩個男學生在小樹林里接吻,當時也很吃驚,但慢慢地見得多了,就習以為常。柴說,在校園里,同性戀者一般不會有過分親暱的舉動,只是拉拉手或者擁抱而已,大家覺得很正常,都不會用異樣的眼光看他們。 柴慧慧是2001屆的大四學生。她說剛上大學的時候班里還沒有同性戀,或者說還很隱蔽。大二那年出現了第一對女生,之後就有第二、第三、第四對,其中有一對是男生。 東東,男,23歲,2002屆學生,網名“血月妖媚”。他毫不隱晦地對記者說:“我就是‘大學生同志’,圈里人都知道。”東東所說的“圈里人”,是他在酒吧和網絡上認識的一批同性戀者。除了上課,他的業余時間一般在酒吧或網吧度過。目前東東有一個固定的男朋友,是山西運城人。 女生王娟是山西大同人,女生楊靜是忻州人,兩人是2001屆同班同學,但不在同一宿舍住。兩人肩並肩坐在記者對面,楊靜比較沉默,王娟則顯得很健談,但是說話的時候會經常注意楊靜的眼色。 在兩人的相處中,楊靜一直充當著男性角色。王娟對記者說,大一之前並不知道自己是同性戀。那年冬天的一個中午,她不想打飯,正好楊靜下樓,主動要給她捎飯,買回了兩袋方便面,她們就一起在宿舍煮面吃。王娟想,要是找個男朋友能像楊靜這樣體貼該有多好。 大二的時候,王娟丟了剛買的新手機,楊靜很仗義地借給她2000元錢,買了一個一模一樣的。大三情人節那天,楊靜買了一個MP3送給王娟,王娟特別高興,湊到楊靜臉頰上親了一下,她們突然有一種觸電的感覺。用王娟的話說,跟高中時候找男朋友的感覺一樣。 對于將來,同性戀大學生們表現出了很大的憂慮 趙小薇是2002屆的大三女生,現在和林爽相處。趙小薇說,是她主動追林爽的。追求的過程很辛苦,因為當時林爽還有男朋友。我每天給林爽買禮物,給她買飯洗衣服,甚至還和林爽的男友吵過架。 林爽給記者看了她和趙小薇相處時寫下的日記,其中一篇是2003年非典時寫的,當時趙小薇回了老家。林爽這樣寫道,“好久沒有聯系了,有沒有想我呢?我可是天天在想你。今天又給你留言了,不知你能不能看得到。要是你能打個電話就好了,好想聽聽你的聲音……” 相比之下趙小薇對未來比較迷惘,趙小薇說,林爽以前找過男朋友,而且林一直不反感男生,她知道林能接受找一個男朋友,但是她不行。“她遲早會離開我的。” 對于將來,同性戀大學生們表現出了很大的憂慮。林爽在日記中這樣寫道,“本想找點話題,後來竟然談到了婚姻,我以前在村子里玩的幾個好友也都已經有了對象,或者訂婚了。至于我與她的將來,我真的不敢講,好悲哀的一生啊!” 不僅僅是林爽,記者前後採訪了3對同性情侶,他們都不同程度地表示出對未來和婚姻的擔心。 趙小薇說,她想將來做變性手術,然後跟林爽出國結婚,又覺得不現實,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現在在校園里還好,想一想畢業後就要面對未知的社會,真不知道別人會怎麼看自己。 很多大學生同性戀者不敢告訴父母自己是同性戀。 6個女生里,只有兩名學生的家長知道孩子是同性戀,其余人都表示以後不會對家長說明,怕父母接受不了。 在東東看來,在適當的時候,可以跟父母坦白。“總有一天要面對,你越是膽怯,別人越不會鼓勵你。” 大部分同學不排斥同性戀者,有些心里會覺得疙疙瘩瘩,擔心染病 在這所高校里,同性戀大學生沒有一個固定的討論平台,並且相互之間缺少交流。楊靜說,她剛剛開始跟同性談戀愛的時候,以為自己心里有病,但是不知道該跟誰說。周圍的舍友平時雖然都沒有表示過什麼,但有時候自己總會想她們是不是會在背後議論。 學校里沒有地方交流,東東選擇了網絡。東東介紹記者加入了他們一個擁有120個“同志”的QQ群,全部是男性同性戀者。 2005年12月11日凌晨1時,記者在群聊里與他們進行了交流,看到他們往往開門見山詢問對方身高年齡職業,然後就直截了當要求見面。 同性戀特別是男性同性戀,是傳播疾病的特種人群之一。東東是學醫的,他前兩天聯系好了一個“同志”們常去的酒吧,很想在以後的日子里,到這些場所給大家講授一些同性健康知識。 大部分學生對周圍的同性戀是不排斥的。王娟的舍友小張說,王娟和楊靜人緣都很好,我們都很喜歡跟她們相處,即使她倆當眾做出一些親暱的舉動,大家也習以為常。 另一位舍友更是直言不諱地說,同性之愛自古以來從有人類開始就存在,她們跟我們如果說非要找出什麼不同的話,那也只是性取向的不同而已。雖然她不會去愛同性,但她覺得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他沒有妨礙別人,沒有傷害別人。 楊靜的舍友小王說,她們知道楊是同性戀之後,還是跟以前一樣和睦相處。 但另一位舍友小李說,她不能接受同性戀,一想到她們同性之間接吻心里就會覺得很不舒服。同性戀會帶來一些傳染病,而且很難被周圍的人接受,父母培養我們不容易,我們怎麼能這樣傷他們的心。 東東的舍友小王說,他很介意男生同性戀,害怕他有傳染病。平時看東東有點“娘娘腔”,和他保持距離,絕對不會深交。 老師表示不會幹涉,家長認為有信心轉變孩子 記者採訪了省城幾所高校的班主任和輔導員。幾位老師都表示,班里應該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同性戀的概率低並且很隱蔽,即使有,老師也未必會知道。但如果真的發現這樣的情況,“同性戀不犯法,我們做老師的,只能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不可能去幹涉他”。 還有一些老師和輔導員明確表示,自己從來沒有這方面的思想准備,如果班上有這樣的同學,最好交給學校或者心理輔導老師處理。 如果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戀,作為家長應該怎麼辦?記者隨機採訪了這所高校的十幾位大學生家長。所有家長都表示,以前從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家長孫女士說:“我的孩子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我一定會耐心地說服他,從各方面教育他。如果實在沒有辦法,我也盡到當母親的義務了,只能順其自然。” 面對這種假設,大部分家長比較理智,都表示一定有能力和耐心轉變自己的孩子,但談到具體教育方案,家長們都說還沒有想好。也有個別家長明確表示無法接受這種情況。家長楊先生說,“如果我的女兒是同性戀,我非打死她不可,這種孩子,不要也罷!” 另一位家長說:“就我們所處的環境和家庭來說,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我們大人從情感上一開始肯定是無法接受的。我兒子是獨生子,我會從生理上和傳宗接代的角度給他講道理,會給他制造和異性相處的機會。孩子應該可以轉變過來。” (本文人名均為化名) 感情挫折成大學生同性戀最大原因 本報北京1月12日電 (本報記者 萬興亞 實習生 周昌和)一份由6名在校大學生完成的調查報告顯示,大學是同性戀身份得以確認並通過接觸同性戀信息而發生身份認同的集中期,大學生同性戀者對網絡有很深的依賴性。大學生對同性戀的認識不夠,雖僅有少部分人持明確的排斥態度,但給予理解和支持的人也占少數,大部分人抱著“無所謂”的中間態度。 這份《大學生同性戀生存狀況及校園友好環境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是由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學生江秋雨等6人合作完成的。網上調查共回收800份問卷,經過清理和甄別,有582份問卷進入最後的分析。582名受訪者中,男生占73.7%,女生占26.3%。從學歷來看,專科生在讀占12.4%;本科生在讀占62.5%;碩士生博士生占25.1%。 網下調查共發放問卷數量450份。調查對象中48.2%是女生,56.8%是男生。本科在讀的占87.3%,而研究生在讀的不到11.1%。 調查結果顯示,有68.4%的人認為比起以前,在大學獲取的同性戀信息急劇增多。從哪里獲得同性戀的相關訊息和知識?網絡排在絕對首位,94.5%的人選擇;其次是朋友聊天(36.1%);選擇書籍和影視的分別有34.8%和34.2%。 調查結果還顯示,來自直轄市和省會城市的學生是最容易接受同性戀的,其接納的程度達到了24.5%,來自中小城市和來自農村的學生對于同性戀的接納程度分別是12.0%和8.9%。研究生對待同性戀的態度比較本科生而言更開明:他們中有18.05%的人可以接受同性戀,而本科生中這個比例是12.70%。 在對于同性戀的成因分析上,選擇最多的是“感情挫折”這一選項,占44.1%;其次是“環境影響”,占了28.8%。與此差不多比例的是“先天原因”,占26.9%,可見普通大學生對同性戀成因的理解傾向于後天選擇而不是先天。 對于“如果發現您身邊有朋友是同性戀,你的態度會是怎樣?”這個問題,有10.5%的人認為自己是“認可”的態度;而選擇“無所謂”的態度是60.9%;有28.6%的人選擇了“覺得恐怖,排斥”。 至于學校對于同性戀應該持有的態度,67.1%的人認為應該寬容並引導;21.9%的人認為應該“默許,任其自由發展”,僅有110%的人認為應該“明文禁止,嚴厲打擊”。這說明,雖然有人不能夠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但是卻能夠給予他們應有的尊重。 在涉及到是否應該給予同性戀的權益以關注和保護方面,有11.1%的人認為應該給予特別的關注和保護;約有一半的人(53.5%)認為可以適當地給予保護;有一些人比較慎重,認為應該視情況而定,這部分人占到了27.6%。對于應受到保護的原因,大致有“弱勢群體”、“害怕報複”等方面。 |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信箱|愛女生BBS|隱私權條款|2GIRL女子拉拉學園
GMT+8, 2025-11-18 08:35 , Processed in 0.07736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