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GIRL女子拉拉學園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2GIRL女子拉拉學園 首頁 新聞 平權 查看內容

女教練領男足奪冠 破性別定型?

2016-9-6 16:17| 發佈者: 我是園丁| 查看: 1106| 評論: 0|來自: 香港文匯報

摘要: 男主外女主內、男強女弱等先入為主的觀念,往往是社會的偏見,在香港也相當普遍。最近有調查發現,部分小學教科書的插圖出現性別定型的問題,如趕上班的一定是「爸爸」,留家照顧孩子的一定是「媽媽」。 ...

■陳婉婷(中)與東方球會球員慶祝奪得去年度香港超級聯賽冠軍。 資料圖片

早前東方球會的女教練陳婉婷帶領球隊奪得2015/16年度香港超級聯賽冠軍,並獲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頒發榮譽證書,引起熱議。「性別定型」一直是社會關注的性別問題之一,在不同領域例如競技、家庭、職業角色等都被提及。那麼,女性在不同領域中面對由性別帶來的什麼壓力呢?這些壓力從何而來?我們又該如何反思性別定型,以及衝破性別定型帶來的局限?下文將一一詳述。 ■麥挺 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 通識科科主任

背景:女性地位升 仍未及男性

男主外女主內、男強女弱等先入為主的觀念,往往是社會的偏見,在香港也相當普遍。最近有調查發現,部分小學教科書的插圖出現性別定型的問題,如趕上班的一定是「爸爸」,留家照顧孩子的一定是「媽媽」。

婦女基金會研究報告指出,在香港絕大部分的傳媒節目及廣告中,男性均會擔當權威角色,女性則較常被刻畫為料理家務的角色。

體育方面,足球歷來被視為男性主導的運動,以往女性參與足球運動,有人會稱之為「牛王頭」、「男人婆」。近年,雖然女性在足球圈的參與及地位不斷提升,例如:英超比賽已經有女性的球證和隊醫,法國乙組球隊法克萊蒙特主教練是女性,亦有3位香港女子足球員赴日乙踢球,但女性在足球運動的整體地位仍不及男性。

在香港,普遍被視為男性主導的運動還有賽馬、哥爾夫球等,因此當中的女性備受矚目。

現況:社會期望或限制個人發展

香港社會對兩性性格有「傳統」期望,例如女性應溫柔賢淑,男性則要剛強外向,不符合性別定型的人或會被視為不正常,甚至遭受歧視。

在職業角色上,這種性別角色的預設更形明顯,例如女性多從事護士、美容等較溫文的工作,男性則多從事消防、建築等較體力化的工作,凡此種種預設的期望,均限制着個人各方面的選擇及個性發展,並造成某程度的不公平。

未婚已婚影響勞動人口

根據政府統計處發表的「香港的女性及男性」研究報告:

.本港勞動人口為男性佔53%,女性佔47%
.已婚的勞動人口中,男性佔58%,女性只有42%
.未婚女性的勞動人口參與率有67%,與未婚男性的65%相若,但已婚女性的勞動人口參與率只有46%,已婚男性卻有71%。反映婚姻可能令部分女性暫時或永久離開勞動人口
.全職料理家務的已婚人口中,女性佔98%,男性只有2%
.在就業人口中,男性每周工作時數中位數為48小時,比女性的45小時為高

但隨着時代的轉變,現今愈來愈多青少年兼具男性及女性特質。單純地根據男性或女性的特質作傳統性別定型,對於新一代或已不適用。

社服着手 拋開成見

政府:政府在政策層面,應制定具備性別敏感度的社會服務政策,以辨識兩性在社會和經濟轉型下承受的不同壓力;察覺兩性對社會服務需求的不同面向;以性別審計方法檢討分別求助社會服務的具體情況;以及協助適應社會經濟結構的轉型。

個人:不應簡單地以為「男女平權」就解決了性別定型的問題。我們要認識到男女先天有各種差異,無論是身體素質還是精神心理上,男女不會完全相同。

所以,青少年需要在成長的過程中,多反思個人對不同性別的看法,跳出性別框框,按每人各自的性格、能力或身體條件,盡情探求自己在不同方面的潛質並加以發展。

4社教化因素塑人格

有人認為,「社教化」是導致性別定型的主要原因。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作出學習、調整,讓自己的外貌、行為、職業等符合所處社會的規範,為社會所接受。而社會上有各種社教化的媒介去塑造個人,令個人學習及迎合社會規則與期望,這些媒介包括:

家庭:家庭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社教化媒介,父母的言行成為子女的模仿對象,父母的價值觀也會影響子女的價值取向。

傳統家庭的父母有不自覺的性別定型傾向,對子女的成長期望會遵循傳統男女的性格和角色分工,所以女生做男子足球教練會被家人覺得不適合,因為不符合傳統的性別分工。

朋輩:志向相若的朋友會互相學習,並在彼此間傳遞社會規範、互相影響和獲得認同。以上述陳教練為例,她可能獲得了相同志向的朋輩鼓勵,加強她做足球教練的決心;也可能有一些朋友會覺得她不適合這個工作,勸她放棄。

學校:學校是一個小型社會,青少年除了在學校學習知識和技能外,亦建立自己的價值觀及對不同性別的期望。學生或許會期望男生在運動上更快更高更強、女生應該在學術上名列前茅,這可能就是最初期對性別定型的建構。

傳媒:社會大眾每天接收傳媒提供的大量資訊,當中包含各樣隱性的價值觀和社會行為模式,受眾在潛移默化中領受了一套性別角色和社會行為模式,例如女性多數是在家裡照顧孩子、男性多數是外出工作賺取收入。

行為成榜樣 VS「異類」遭白眼

正面:從個人成長的角度而言,性別定型有一定的好處,它可以為青少年提供一個具體、可依循的榜樣,青少年通過模仿這個榜樣的外觀、行為模式,學習如何被社會大眾認可。

負面:性別定型局限了個人成長的多元發展。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擔心自己與其他同性別的人的發展不同而遭受白眼或歧視,會覺得自己是異類,或因為自己未達到某些性別定型標準而產生自卑。

因此,大部分人會跟隨社會傳統的性別定型,即仿效傳統的男女性別角色定型作人生發展,但這樣會窒礙了個人的潛能發展。

職業也分「雌雄」?

就如香港著名化妝師Zing, 按照傳統的性別定型,化妝師應該是女性的工作,如果Zing因為社會的性別角色而不從事化妝師的工作,那麼就不會有王菲和鄭秀文的經典造型。

性別定型也可能造成職場上的不公平,甚至歧視。性別定型可能讓人們對不同性別在工作上有不同的期望,又或在同一個職位對不同性別採用不同的要求,造成工作上的不平等。

性別研究學者黃結梅表示,性別常規不只局限了個體的多面向發展,更透過人際關係延展,發展成隱含權力的社會關係,將不合乎性別預期的人推到層級關係的底層。她指出,性別期望的社會標準往往由一小撮的中上流人士定義,大眾卻將這具備學識、才幹和經濟能力理想化的標準加諸所有人身上。然而,大部分人都無法達到這些標準而受到批評,凸顯了這些所謂的標準的荒謬。

小知識

性別定型:性別定型是社會對男女兩性的標準期望及價值觀。傳統、社會結構及文化因素等,令社會根據生理性別定出兩性應有的性格、行為和特質。預設的性別角色規範了個人在生活中各方面的選擇及個性發展,不符合定型的人會被視為不正常,甚至遭受歧視。

社教化:一個人從出生以來即開始接受各種社會文化的影響,經由社會環境中與人、事、物的互動,逐漸學習到認識自己、了解別人,並進而在人際關係中學習到如何待人、律己、循規、守紀等合乎社會規範的一切態度、觀念和行為。這個學習社會角色與行為、遵守社會規範的過程稱為「社教化」。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指出性別定型的原因和影響。
2. 承上題,各持份者可怎樣減低這些影響?
3. 有意見認為「『男女平權』並不能解決性別定型的問題」,你怎麼看?

答題指引
1. 原因大致分為家庭、學校、朋輩和傳媒,影響包括讓青少年被社會大眾認可、認為自己是異類、感到自卑、個人發展受窒礙,甚至受到歧視等。
2. 政府方面,可推出具備性別敏感度的社會服務政策;個人方面,可在成長過程中反思性別,嘗試跳出性別框框,發揮自身的潛能。
3. 同意可指出男女生理上有先天不同,認清這個事實才能在態度上改善性別定型,而不是從法律上解決;不同意可指出大眾不一定有「性別定型」的概念,從法律上着手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丟雞蛋
1

讚一個

遞鮮花
1

酷斃了

我認同

被雷劈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最新評論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信箱|愛女生BBS|隱私權條款|2GIRL女子拉拉學園

GMT+8, 2024-4-26 16:00 , Processed in 0.07447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