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名為小振的同性戀狀告一家心理診所用電擊方式進行「同性戀矯正」,他同時控告中國最大網絡搜索引擎百度,為這家診所打廣告。 此前百度搜索推出的一條重慶「心語飄香心理諮詢中心」的「矯正治療同性戀」的商業廣告,在今年3月被小振以侵害同性戀合法權益的指稱告上法庭。 今年5月,北京海澱區法院宣佈對這一訴訟案立案,被外界和媒體稱為是中國同性戀消費者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的第一案。 星期四,十幾名支持者在海澱區法院外高呼「同性戀不需要治癒」、「反對矯正治療」的口號。 2001年,中國政府取消了把同性戀列為精神疾病的法令,但中國社會對待同性戀仍然普遍不寬容。 所以同性戀者小振的這一史無前例的上告行動,以及海澱區法院立案審理,顯示了中國社會在同性戀問題上出現了顯著的進步。 商業詐騙 原告小振說,自2013年夏天起,他每次在百度搜索與「同性戀」有關的內容時,總會出現重慶心語飄香心理諮詢中心的「矯正治療同性戀」的廣告。 小振說,他當時感到非常不解和困惑,以為自己真的是有病,需要治療矯正。 在他向重慶心語飄香心理諮詢中心一次性繳納了3萬元治療費後,對他進行的所謂治療卻是讓他回憶或想像與男性做愛的場面,一旦他的身體有反應,就會受到心理師的電擊。 小振說,這樣的電擊根本與治療無關,而是一種商業詐騙,同時還對同性戀者的精神和肉體都造成傷害。 小振狀告的對象不僅是重慶心語飄香心理諮詢中心,他也同時告了刊登這一廣告的中國最大的網絡搜索引擎百度。 在中國,顯示自己是同性戀的男性和女性往往會受到來自家人和朋友的很大壓力,要他們接受治療,或者讓他們和異性結婚。 家人壓力 支持這例訴訟案的北京同志中心的負責人、28歲的小鐵說,這是中國的第一例反對矯正和治療同性戀的訴訟案件。 小鐵說,在中國,大多數去接受「治療」的同性戀者,都是屈服於家人尤其是父母的壓力,因為家長一旦意識到子女是同性戀,馬上會要求去接受矯正或者治療。 她還說,大多數接受過「治療」的人聲稱治療成功,僅僅是為了不再接受這一痛苦的治療而已。 在世界各地,對同性戀的矯正治療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現在不再得到醫療權威們的支持。 但是由於有暴利可圖,這一行業仍然在英國和新加坡等國家存在。 (編寫:嵇偉 責編:高毅) |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信箱|愛女生BBS|隱私權條款|2GIRL女子拉拉學園
GMT+8, 2025-8-9 20:43 , Processed in 0.07369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