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朋友被老公打了一巴掌,威力心裡大爆炸,可是人家夫妻吵架,當場又不好說什麼。 後來威力跟我說,他們這樣好像不只第一次,但是報警也沒用,一巴掌也不能驗傷。 「家暴,當事人自己要清醒反抗才行。」我說。 「起先都會為了小孩年紀小,實在是…就是忍。」威力還是很生氣。 其實,不只異性戀之間有家暴,同性戀也有。事實上,很多同志並不知道自己正遭受伴侶的暴力對待,也不知道《家庭暴力防治法》有將同志伴侶納入保障範圍。我在2009年就有寫過關於家暴的文章:讓人心驚的家暴短片 針對同志家暴的議題,在兩年前,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和現代婦女基金會就曾經共同進行親密暴力現況調查,結果顯示, 有35%的同志曾遭受伴侶的肢體或精神暴力,只有11%會向警察、社工等求救。不敢的三大原因是,覺得求助沒有用、擔心同志身分會遭受不友善對待、擔心同志身分曝光。同時也合作出版了「同志伴侶親密暴力自助手冊」,提供同志們免費下載, 根據手冊,親密暴力的定義是:「兩個人在交往過程中或分手後,因為糾紛、 衝突衍生各種形式的暴力;或一方為了控制對 方的思想、價值或行為,而採取暴力的手段,形成一種『習慣使用某些形式的暴力控制對方, 讓對方聽命行事』的模式。」,其中包含肢體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前兩者大家很容易了解,而對於精神暴力,有好幾項很容易被忽略或漠視。
許多異性戀女性容忍家暴,是為了維護婚姻,或為了孩子,因為丈夫是家中經濟支柱,或離婚會被指指點點。那同性戀呢?在一起時「相忍為愛」,分手後「怕曝光」。可是,無論異性戀或同性戀,對於親密暴力都不該吞忍。 遭受親密暴力對待的同志,很容易會變得討厭自己、缺乏安全感,及自我存在感與自尊低落,導致人際關係出了問題,還以為都是自己的錯,由於長期被施暴者洗腦,更覺得自己無論交往或交友都無法維持良好關係,認定只有施暴者最了解自己、受得了自己的有毛病。最不好的狀況是,被害者因此失去了自我,甚至認同施暴者的行為及人格,產生類似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而當面對新的關係之際,往往不自覺拷貝施暴者的行為,或轉化成冷暴力的形式,來對待新的交往對象,並要求交往對象(無論情人或朋友)也該贊同或同情施暴者。甚至會為施暴者的惡劣行為找出種種理由美化,覺得施暴者以後一定會改。 當一個人失去了自我、也找不到可依靠的核心力量之際,生活不會出現快樂的彩虹。而這不快樂的黑暗,是因自己「允許」自己被這樣對待。很辛苦,也很可憐,然而一切唯有願意自救,才能讓自己跳脫出悲慘的無限迴圈。所以千萬不要害怕求救,幫助之手一直都在,只要願意伸出手來。 就像威力說的:「這世上真的什麼都有,希望我的朋友們能用自己的智慧好好把事情處理掉啊。也祝福他們可以早日跳出迴圈,好好的過自己的人生。」 在異性戀主流社會,身為同志已經活得夠辛苦了,切莫受虐而不自知,自暴自棄永遠不能解決痛苦,請一定要勇敢,保護自己,讓自己過得快樂。 (AD. Lin / https://ariesdog.wordpress.com/) |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信箱|愛女生BBS|隱私權條款|2GIRL女子拉拉學園
GMT+8, 2025-5-4 06:48 , Processed in 0.07331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