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白網 Chirr編譯 2013-06-06
瑞恩•墨菲(Ryan Murphy)是好萊塢最有權勢的製片人之一,他所創造的劇集最大限度地讓美國甚至世界美劇迷們更加了解了同性戀人群,並徹底改變了美國民眾對於同性戀群體的態度。最近民調顯示美國民眾支持同性婚姻的人數已經過半,瑞恩•墨菲以及其他影人所創作的一系列擁有豐滿人物個性的同志角色們可謂功不可沒。
 瑞恩•墨菲身穿將軍制服外套,坐在他時髦的「現代化農場范兒」辦公室里,講述了一次讓這位極端化劇作人獲得巨大心理滿足的交談。「那是一次籌款活動,我正和一幫致力於推翻8號提案的律師們聊天。我問他們,是什麼促使在過去四年中公眾對待同性婚姻的態度發生極大改變。」
「電視。」法律人們不帶絲毫猶豫地回答。
將豐滿的同志角色帶入美劇
電視媒體在科普同志的日常方面,確實無出其右。如果說《威爾和格蕾絲》(Will and Grace)使美國中產階級發現了他們永遠充滿活力甚至有點兒搞笑的同志鄰居,那麼墨菲出品的《歡樂合唱團》(Glee)和《新常態》(The New Normal)就讓這些鄰居們走進了教室、坐上了餐桌、招呼進了卧室。用調笑口吻敘述血腥事件的《美國恐怖故事》(American Horror Story)也同樣具有顛覆性。
「我並不覺得自己是一個先鋒或是開拓者,」墨菲說,「不過我的作品中一定會出現同志角色,表達群體訴求。過去會,將來也會。《歡樂合唱團》中的同志角色向年輕人傳達了積極的鼓勵:你並不是一個人,你不需要厭惡或傷害自己。」他目光移開,沉默片刻又說道:「我希望在我的成長過程中也能有這麼一部劇。如果有,我會少些恐慌,更勇敢。」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中出現同性戀相關情節,但還是以《摩登家庭》(Modern Family)和《歡樂合唱團》的播出為轉折點。這兩部影視劇都在2008年播出,劇中出現了鮮活、飽滿的同志形象作為主角。而主導將這些影視劇推向熒屏的拉娜•瓦爾登(Lana Walden)並沒有預見到它事後的影響。
拉娜回憶起當時《歡樂合唱團》爆紅的情景:「墨菲的作品廣受歡迎,其中一個原因是他並沒有一味挑戰極限,而是創造出富有感情的角色,使得觀眾願意關注、投入個人感情。」她特別提到了科特(劇中角色,由克里斯•科爾夫飾演),一個有點古怪、常被欺負但勇敢的男同學生:「我們並沒有猜到科特這個角色會成為一個突破,但第一季季中時,人人都在談論他。」
墨菲作品廣泛地展現了同志群體:《新常態》里家境富裕的城郊父親,《歡樂合唱團》里戰戰兢兢的唱詩班男孩,還有中世紀被處死的女同性戀者,以及熱情的拉拉隊員、刻薄的女王、不知悔悟的信徒、「柜子」里的運動員、雙性戀連環殺手等等。「在我小時候,父母用輕蔑的語氣談起保羅•林德(Paul Lynde),他們覺得所有的男同都是那樣。當時我心裡默默地想『好吧我也喜歡絲巾,可我和他不一樣』。」墨菲冷冷地說,「我永遠都記得這件事,所以當我在電視界擁有那麼些『權力』的時候,我會盡我所能展現這個群體更多元的一面。」
這種「展現」得來並不容易。「在我初進入娛樂業時,創造一個真實的同志角色完全是不可能的任務。」連他設計的直男形象都被批評「太gay了」。至於其他包括同性戀角色、或是帶有同性戀感覺的角色的作品,都因為極端化和題材對觀眾陌生而被否決。「但是現在卻變成如果節目中一個同志都沒有,一定是哪裡出了錯。」
為人類性象的影視表達而抗爭
墨菲作品的主題不限於性別認知,而是涉及整個人類性象的方方面面。墨菲是堅定的性別多元擁護者,他打算下一步設計更多的跨性別角色,主流觀眾群對這類角色幾乎沒有接觸。「性是最後的禁忌。」墨菲稱,「保守者對於性過於緊張,尤其是非傳教式的男女性愛。設計除了兩人在床上床單下做愛的情景實在太困難了。」
在《整容室》(Nip/Tuck)的六年任期中,這一檔有關整容的超現實劇集無論是鑿穿顴骨整形抑或鋸開臀部等待植入,或者節目中大量的暴力場景,似乎墨菲受到的質疑都是跟性有關的。他也一直在為此鬥爭:「我一向致力於推動放寬關於性的底線,尤其對於電視節目,因為這是一個最值得探究的主題。」
必須指出的是,在這六年中,《整容室》一直是分級最高的基礎有線電視。在突破廣播電視網限制之前,墨菲首先在有線電視領域獲得了真正的突破。以HBO領銜的有線電視曾經將幾大電視網路遠遠拋在身後,這些具有突破性的劇集紅極一時。正是墨菲在有線電視的開疆拓土,才能讓他如今得以在幾大電視網路中展露拳腳。現在墨菲已經拍攝了各種類型題材,和充氣娃娃做愛?和跨性別之星?全都有。
也許墨菲在輔導級劇集《歡樂合唱團》中傳達的呼聲更多。角色布萊恩和科特是首對在電視劇中接吻的出櫃青少年情侶。還有更進一步,二人在初夜后鼻尖相抵的曖昧鏡頭。「墨菲讓我做到了從前從未想過的事。」拉娜大笑著說,「我真正欽佩的是他作為一個劇作人,不願意對他的訴求做出讓步。我見過太多人為了市場而妥協。」不斷挑戰底線的墨菲也引起了巨大爭議:保守者抵制他在劇中傳達的內容,同時推特上《歡樂合唱團》的粉絲覺得他還能走得更遠。「推特上有人抱怨我拍得程度還不夠,」墨菲有些怒氣,「你想讓我做什麼?我不能真的拍未成年人做愛啊!」
最近,墨菲對情感矛盾的興趣更多:「這是我創作《新常態》的初衷,我希望在感情上喚醒人們。」這部喜劇講述了一對男同伴侶通過代孕母親收養了一個孩子。情節源自墨菲與伴侶大衛•米勒(David Miller)的親身經歷。「我有時過分拘謹,現在有個嬰兒在家就覺得應該把所有梅普勒索普(美國攝影家,因拍攝男性形體著名)的作品都收起來。」
對《新常態》男演員安德魯•蘭內斯(Andrew Rannells)來說,墨菲的高明在於他在劇中將同性戀作為一個事實展現,而非簡單的劇情需要。「他囊括了很多人、很多類型的人,不知不覺中那些差異都消失了,只有故事和情感留下來。」
擁有三部熱播劇、成功跨界執導電影《美食、祈禱和戀愛》(Eat, Pray, Love)、正在改編另一部劇本的瑞恩•墨菲成為新一代嶄露頭角的好萊塢力量——21世紀的大衛•格芬(David Geffen),有丈夫,有兒子,還有橡膠裝……
 祖母和宗教為他埋下戲劇的種子
墨菲在印第安納州的一個小鎮長大,父親是半職業的曲棍球選手,母親是選美冠軍。墨菲的父親有愛爾蘭血統,信仰天主教。每天早上五點,父親就叫醒他做彌撒,然後送他去教會學校上課。墨菲說:「我覺得修女和神父都是無上榮耀的。」天主教的戲劇表現、宗教儀式、聖者和罪人的形象塑造等等,從神職人員的長袍到習慣都深深地吸引著墨菲。教堂、以及他深愛電視劇《黑暗陰影》的祖母默特爾一起,在墨菲的幼小心靈中埋下了戲劇的種子。
「默特爾是最偉大的。我擁有的一切——想象力、野心、戲劇,以及我對它們的愛——都來自她。」墨菲回憶起祖母,「她化很濃的妝,帶很多首飾。她最喜歡紫色,所以身上總有紫色。」墨菲會在下午和祖母一起看內容詭異的肥皂劇《黑暗陰影》。「這是為了讓我變得強大,」墨菲說,「我想象自己是巴納巴斯•柯林斯(Barnabas Collins,由約翰尼•德普飾演),我爸高興壞了。因為那是我第一次想做一個男孩:我之前都是想當女巫。」
墨菲一系列與眾不同的偏好一定程度上疏遠了他思想傳統的父親。「我父親是高大強壯的曲棍球運動員,我是個有點怪異的同性戀小屁孩,最想要的生日禮物是吸塵器。」當墨菲因為父親的輕視和不解陷入沮喪,祖母總會拉過他勸慰:「吸塵器很棒,與眾不同沒有錯。」祖母包容了墨菲所有奇怪的癖好:去停屍間觀察花束的擺放、跑到電影院看文森特•普萊斯的電影,還有跑遍全鎮的投幣洗衣房收集洗滌劑空瓶上的卡通畫,拿回家玩過家家。
祖母對恐怖詭異故事的喜愛是激勵墨菲完成《美國恐怖故事》的最大動力。「是她引導我開始喜歡這類題材。某種意義上講,《美國恐怖故事》是獻給她的。」墨菲頓了頓,又接著說,「她不會喜歡《歡樂合唱團》的,她討厭音樂劇。」
墨菲對音樂劇的喜好遺傳自母親,音樂劇也在許多他的作品中有所體現。不僅象《歡樂合唱團》這樣的開宗明義,就在他最新一季的《美國恐怖故事》中也詭異地插入電光閃耀般的歌舞。他巧妙的安排,將詭異、超現實、驚悚、和那麼一點點存留的希望都編織了起來。
為同性戀平等權益的吶喊
當被問到是否認同自己是一個「同性戀劇作家」時,墨菲好不猶豫地回答不。「我不是特別理解這個身份究竟是什麼含義。我能想出很多形容自己的方式:男同性戀者、父親、喜歡穿黑色的男子。我是同性戀,所以我懂得領導力在我們群體中的重要性。通常我會首先站出來呼籲同志權利,我也在此方面耗費了很多時間和金錢。不過我我不覺得自己有什麼了不起的,我想很多人聽了都會特別驚訝。」
墨菲要同時管理很多作品的進度,他將權力下放,只和大家定時開會保證步調一致。每部作品都有專門的負責人管理每日運營狀況。在實現約定的時間,墨菲會和每部作品的創作小組開會碰頭,討論劇情和節奏,「統一作品風格」。
儘管手頭有三部電視劇和一部電影,墨菲還是每天都和家人共進晚餐。「我特別喜歡小孩,從小時候就喜歡。能有一個自己的孩子實在是太幸福了。」除此之外,墨菲還喜歡骨骼和牲口棚,「用來養牲畜、娛樂」;還有鳥和鳥籠。「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猜我是組建家庭吧。」墨菲終於第一次露出笑容。
作者:Natasha Vargas-Cooper 攝影:Kai Z Feng 時尚指導:Grant Woolhead 本文原載於《out》雜誌,愛白志願者Chirr編譯。
編者註:
8號提案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2008年11月的一項州憲法修正投票提案。該提案致力於將加利福尼亞州內婚姻關係的定義僅限定於異性之間,從而否定同性婚姻。(摘自維基百科)
大衛•格芬,早早公開自己同性戀傾向的猶太裔紐約人。娛樂業大亨,夢工廠的股東之一,製片人。他創辦的公司旗下擁有或曾經擁有諸多大名鼎鼎的明星或作品,例如著名樂隊「The Eagles」、「Guns & Roses」、約翰•列農(John Lennon)、百老匯音樂劇《貓》(Cats)以及大量的電影,他與大導演斯皮爾伯格等共同創辦的聞名全球的好萊塢電影夢工廠(DreamWorks SKG)中的字母「G」,就代表大衛•格芬姓名的開頭字母
資訊來源:愛白網 作者譯者:Chirr編譯 2013-0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