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史倩玲整理報導】根據一家健診中心統計,以往男性獨大的腸息肉族群現況已經改變。女性有腸息肉的比率增加一倍。醫師呼籲女性也要注重自己的飲食以及生活習慣。 罹患大腸癌 提早10年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於8日表示,從民國94到101年做過共8萬筆大腸鏡篩檢資料發現,女性及年輕族群息肉比率激增,女性攀升一倍,速度高於男性。另外,年輕世代息肉比率攀升8成,是所有年齡層中比例最高,顛覆男性及年長者才是高危族群的觀念。 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表示,分析民國94到101年共7萬8,569位民眾的大腸鏡健診數據,發現連續8年國人腸道異常問題的冠軍都是「息肉」,且8年來發現率年年攀升。從每4人中發現一人有息肉,增加為每2人就有一人有息肉。民國101年與民國99年癌登資料大腸癌中位數年齡66歲相較,發現腸癌患者的平均年齡較癌登資料年輕10歲,提醒民眾應及早注意腸道異常徵兆,千萬不要拖到症狀出現才就醫。 鄭乃源指出,研究統計大腸息肉好發於嗜吃燒烤、紅肉類食物且少吃蔬果的人身上,另外不運動也是危險因子,過去都是男性發現率遠多於女性,年長者多於年輕世代,但根據近8萬筆的大腸鏡資料卻發現,女性及年輕民眾的息肉發現率漲幅最高。 成長率高於男性 鄭乃元表示,8年來女性發現息肉的成長率大幅領先男性,從23.6%增加至43.2%,攀升幅度超過8成;而男性的息肉發現率則從34.9%,增加至52.5%,成長幅度僅有5成,顯示女性的息肉問題更須被高度重視。 另外,年輕人腸道健康也亮起紅燈,8年來腸息肉發現率漲幅最高的前兩名,分別是21至30歲民眾增加8成4、31至40歲民眾則增加8成1,腸息肉發生風險年輕化。鄭乃源表示,女性腸道異常風險激增、高危險族群年齡下修,甚至發現腸道中有息肉的民眾最年輕的才20歲,建議民眾提早10年面對腸癌風險,才能確保腸道健康。 鄭乃源分析,女性及年輕世代的腸息肉發現率攀升,與其生活及習慣有關。許多婆婆媽媽普遍為坐式生活、愛夾菜尾、吃甜點零食;而年輕人則往往無肉不歡、愛喝含糖飲料,造成腸道問題。 量化蔬果攝取 鄭乃源表示,要預防腸道問題,飲食方面可優先挑選含纖維量較高的五穀米,肉類以白肉取代紅肉的攝取;多吃蔬果、堅果及水溶性纖維,幫助帶出藏於腸道死角中的糞便,同時將每餐的蔬果量做有效的量化,如蔬菜至少每日2至3碗、水果每日3至4個拳頭,才是正確維護腸道健康的飲食計畫。另外,生活中需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每日也要攝取充足水份2千cc,或補充益生菌等營養品,幫助維持腸道健康;再搭配531原則的有氧運動,有助於腸胃蠕動。 |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信箱|愛女生BBS|隱私權條款|2GIRL女子拉拉學園
GMT+8, 2025-5-11 07:25 , Processed in 0.07331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