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如婷 上禮拜六,參加完一場餐聚後,讀小學二年級的大兒子與我共乘一部車回家。在車上,我們母子兩人談天說地的,聊的挺愉快。當談到學校生活時,大兒子說:「媽咪,我背課文給妳聽,好不好?是一首詩。」我心想,以前也沒聽過他主動要背書,今天突然說要背,為了不抹煞他的興致,於是我回說:「好哇!背來聽聽吧~」接著,大兒子開始背起課文;看他琅琅上口的樣子,背得還算順暢,只是美中不足的地方是語調太平了。所以當他背完之後,我告訴他如果有「抑揚頓挫」會更好,孩子聽不懂什麼叫做「抑揚頓挫」,於是我就示範一次給他看,孰不知,這小子才聽完我念第一句之後,就說:「唉呦~這樣好娘喔!」 聽到keyword,我整個耳朵都豎起來了!「娘?他怎麼會用這個字?哪學的啊?」我心裡嘀咕著。於是開口問他:「為什麼媽咪這樣念,你會覺得『娘』?」他想了半天說不上來;接著我繼續問他:「你是從那邊學到的呢?」他又想了想,也說不太清楚,只說有聽過同學這樣說。我說:「是不是你覺得,男生說話像女生叫做『娘』?」他聽完立刻說:「對,就這意思!」 其實,從以前我就一直很好奇,我們從來沒教過孩子「性別刻板」,但他們到底是如何學來的?不過,這樣的提問好像無法考究,因為也不知該如何追溯起。況且不只是小孩子,有許多大人本身也具有很深的性別刻板印象。記得有次,我與家中長輩聊到我家老二雖然是男生,但他很喜歡粉紅色,這時該位長輩用很嚴肅的表情告訴我:「孩子要及早導正,男生還是要有男生的樣子。」聽完該長輩的話,我心想:「要導正什麼?男生為什麼不能喜歡粉紅色?」因此我告訴這位長輩:「我覺得這不是嚴重問題,我尊重他的喜好與選擇。」結果這位長輩悻悻然地離開。 從我家孩子的反應以及這位長輩的回應,使我深刻感受到,縱使性別平等融入教育已經推行多年,但「性別刻板」仍以不著痕跡地方式,融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難以打破。「尊重多元性別」並不是一句口號,而是現在社會十分重視的議題,因為這不僅是單純的性別議題,也是人權的議題;我們不能因為性別特質、性傾向或者性別認同不符合社會主流價值,便忽略他們生存在社會的價值與意義。所以,「娘」不是一種原罪,我們應該以更多元的角度與態度來克服自己的性別刻板印象,讓每一個人都能獲得身為「人」的基本尊重與對待。(高雄市小草關懷協會社工督導、台灣性學會理事) |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信箱|愛女生BBS|隱私權條款|2GIRL女子拉拉學園
GMT+8, 2025-5-13 01:21 , Processed in 0.07630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