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Lin 趕著出門工作時,被對門80幾歲的阿婆攔住,我都稱呼老人家「阿嬤」,阿嬤叨叨絮絮跟我聊著,末了要我幫她找房客,說跟她住在一起的30多歲單親媽媽搬走了,我就像急著出門的孫子隨口答應。孩子孫子都遠在國外的阿嬤忽地說了一句:「我只是要有一個伴。」這句話讓我愣了一下,又想起之前去手機行時,一位阿婆問老闆要怎麼打電話到日本,年輕老闆很有耐心回答,後來跟我說,阿婆住附近,家人都在日本,所以常來店裡。 社會型態改變,人跟人之間關係的連結,以及家庭組成的型態也開始不一樣了。兩人小家庭取代了三代同堂,獨居老人越來越多,同居不是叛逆而是結不起婚的取代方案。簡單來說,人需要伴侶這件事絕對有社會共識,但就實際生活層面來看,對於伴侶的定義,政府卻始終太過狹隘。 3年前,大家聚在一起聊著對於同志運動及社會運動的想法,我說還是想持續以文字書寫為同運盡一份心力,友人說想要推動對於台灣伴侶制度不合時宜的改革,沒多久,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成立了。一開始很多人都以為這只是在推動同性合法婚姻,但事實上伴侶盟的夥伴們想得更多,是想讓不同性別、性傾向、性別認同,甚至不以性關係為基礎的結合,都能根據實際的生活需求選擇結婚、登記為伴侶或多人家屬,合法建立自己的家。 非主流組織在推動事務時非常辛苦,伴侶盟先進行了一份大問卷,了解現在民眾對於伴侶的想法及需求,又花了兩年半的時間完成「同性婚姻、伴侶制度、收養、多人家屬」民法修正草案,現在正在努力推動連署中(tapcpr-petition.twbbs.org)。仔細去看修法內容,不只是同性伴侶,對於異性戀以及獨居的銀髮族其實都有實質的幫助。 「如果可以的話,請幫忙通知身邊的朋友加入連署唷,我們真的是需要一票一票拉,一個都不能少!」伴侶盟的至潔傳臉書訊息給我。這原本該是由政府來推動的,與生活關聯至深的法案,卻是由民間非營利組織來規劃。同時看到一則消息,讓人難免覺得有點諷刺,月初台灣駐薩爾瓦多大使代表政府捐了15萬1337.5美元給中美洲統合體系,說是要支持推動區域統合兩性平權計畫,這次給的只是頭期款,總共有4期捐款。有錢拿去給外國做兩性平權,為何不實質來照顧台灣的婦女,以及正視民眾對於伴侶的需求? 人跟人在一起相伴,不是只為了可以有合法性關係,人要的是有人可以互相照顧互相扶持。「老來伴」這話從古說到今,不就已經明確道出人在生活中的最終實際?(作家、女同志網路廣播節目主持人) |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信箱|愛女生BBS|隱私權條款|2GIRL女子拉拉學園
GMT+8, 2025-7-6 20:38 , Processed in 0.07601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