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蜜兒 中秋節前夕,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與同志諮詢熱線也進行了一場團圓聚會。兩個團體的會員聚集在同光教會,共享了一整個下午的同志教育養份。在歷經了某段重疊的戰鬥歷程後,那天微涼的下午,散發著一種淡淡的輕鬆。 二個團體長期在不同位置發聲的夥伴,各自分享自己的教育經驗。我們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的幾位現職教師談到,當一個長期在一個固定的學校裡工作時,仍然不免顧慮自己的同志身分,通常會從多元、性別的觀點出發,然後再融入尊重同志的教育。這樣的顧慮,在身為直同志的異性戀夥伴身上,反而不成問題。直同志教師要處理的問題較為簡單,當孩子在作文上寫著要尊重同志時,老師的評語寫著:「你的家庭把你教得很好,讓你知道要尊重愛護其他人」,正面肯定家長接納多元的胸懷,即可以輕易化解一些疑慮。 但是有著同志身分的教師,在這個部份,卻有著多重的糾結思考。他/她們不是來過一次就離開的講師,她/他們要面對的不只是班上每2年來來去去的孩子,還有與她/他們共事好幾年甚至1、20年的同事。在這個還對非異性戀者抱著無知、漠視、恐懼、歧視的環境裡,因著對自己性別認同的顧忌,他/她們談起同志議題,更加地小心翼翼。 相較之下,同志諮詢熱線的夥伴們,常以自己的生命故事進行分享,對於公開自己的性傾向這件事,相較之下較沒有同志教師們的顧慮。但是這些夥伴面臨的則是其他困境,包括質疑這些「年輕人」不夠「專業」,或是那種直指人心最脆弱處的人身攻擊。吳季剛從5歲就開愛上芭比娃娃跟新娘禮服,並且一頭栽進這個領域,算一算,到他26歲幫蜜雪兒歐巴馬設計晚宴服為止,他早就累積了21年的專業經驗。年齡豈能當作衡量「專業」的標準? 曾經我偶爾覺得,我不是「同志」,談同志話題會不會不夠專業?可是連受過教育訓練的同志都被質疑不夠專業,我也開始懷疑,那些在台下的人想要的「專業」究竟是什麼?我倒是常常被拜託:「可以講得生活化一點嗎?太專業的怕聽不懂!」那麼為什麼當人家拿著自己活生生的生命和你們對話時,你們反而嫌不專業了?到頭來,不過是不想放開心胸接受某種價值的推諉之詞罷了! 至於那些已經接近人身攻擊的質疑,是我當天最大的感觸。「直同志」,是指願意支持LGBT各種性傾向認同的人。即使人們會說,同志佔人口的5%、10%,不算少。可是相較於另外的90%、95%的異性戀,仍然是「少數」。如果這90%的人,不能成為LGBT的朋友與同志,在她/他們被戳刺心臟無以自保時,站出來捍衛她/他們,怎麼還敢跟人家高談闊論,談什麼真正的愛? (家庭合作事業協會總幹事) |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信箱|愛女生BBS|隱私權條款|2GIRL女子拉拉學園
GMT+8, 2025-7-6 20:26 , Processed in 0.08549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