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史倩玲台北報導】傳統以來都以女性獨大的保母市場,目前也開始有了變化,愈來愈多男性加入「保爸」行列。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林實芳表示,樂見許多男性也加入照顧幼兒行列,而照顧公共化,能避免照顧責任全部落在家中女性身上。 內政部長李鴻源表示,「建構完善育兒體系,營造樂婚願生環境」是內政部的施政重點之一。為了配合民國101年7月1日起擴大辦理社區保母系統管理與保母托育費用補助計畫,鼓勵男性加入保母工作,雖然從民國97年起內政部開辦保母托育管理與托育費用補助計畫,但當時全國很少男性加入社區保母系統擔任保母,但是這幾年社會受性別平權觀念的影響,越來越多男性加入保母行列。 截至101年7月底,在1萬7,829人加入社區保母系統的保母中,已有208名男性保母,也就是說平均每百名保母中,就有1名是男性保母。李鴻源表示,這群願意從事照顧工作的父親,不僅打破傳統性別分工,也凸顯台灣社會的性別平權。 認真看待照顧工作 林實芳則說,傳統上被認為是專屬於女性的保母行列,樂見有許多男性加入,打破性別刻板印象。不過,林實芳強調,照顧幼兒的工作既然可以賺取薪資,就應該被認真看待;如果政府能建置公共化的照顧系統,就可以增加社會的就業機會。 另外,在家照顧幼兒的工作不該被視為愛的勞動,或是被輕視。林實芳指出,以做菜為例子,許多婦女在家做菜就被視為理所當然,不被尊敬,但如果是男性在外面當大廚,並有薪資收入,就會有社會地位並被他人尊敬。而育兒工作也是一樣,保母工作被視為是一種職業,能有相對的社會地位,但在家裡育兒卻容易被忽視其重要性。 育兒養老公共化 政府的育兒照顧相關措施更應該公共化,而非朝私有化前進。林實芳指出,以日前政府鼓勵阿公阿嬤參加保母課程而言,就是讓照顧工作又推回給家庭。不只是照顧幼兒工作如此,照顧老人工作也應該公共化。林實芳指出,根據婦女新知的問卷統計,許多老人回答「誰是照顧者」時,多半回答是兒子照顧,但根據社會現實經驗,其實都是媳婦照顧,但媳婦的照顧工作卻不被看見,功勞會被歸在兒子身上。 林實芳也呼籲政府,在照顧政策上不應該私有化,因為私有化的照顧就等於是女性化的照顧。而建置公共化的照顧政策,才能真正落實性別平等的意涵。 |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信箱|愛女生BBS|隱私權條款|2GIRL女子拉拉學園
GMT+8, 2025-5-14 20:58 , Processed in 0.08497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