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白網 小魚 編譯 2012-07-05 「我不在乎別人是不是認為我是女人。儘管我的聲音和我女性的外貌並不相符,但現在這樣就是我想要的。我不在乎別人看到我這個樣子的時候會不會感到不舒服。」 ——無機酸,跨性別者權益活動家 徐輝(音譯)的父母將他鎖在磨坊里,還請了一位法師和心理醫生,強迫他接受針灸治療,希望能夠「治癒」他的女性行為,然而針卻意外地扎入了肺中。這個男孩喜歡玩他妹妹的芭比娃娃,還喜歡穿塞滿了紙巾的胸罩。「我越來越覺得自己像女孩,但對此並沒多想。」 這個22歲、自認為是女人的人說道。 「我媽媽覺得我是個怪胎,還強迫我做農活,好讓我長些肌肉。」徐輝自從2009年就卧病在床了,扎入她肺部的針使得她在吸氣時肺部不能完全擴張。她的媽媽在他們河北的村子裡照顧她。 徐輝說當地人思想不開放,他們不能理解跨性別者。跨性別者的父母很多都把他們的孩子趕出了家門。 「我的兒子很可能是個同性戀,這是我們的污點。」徐輝的媽媽說。「其他孩子的父母不讓我們靠近他們的孩子。我試了各種方法,想幫助他過上正常人的生活,但是都沒有用。比起把他趕出去,我更情願把他鎖在家裡。他是個恥辱。」 徐輝說,那是與世隔絕的生活。「我的親戚朋友都疏遠我,」她說道,「我很孤單。」 徐輝夢想著找到一個當地的男人,能夠愛她並且知道他們將會面臨歧視的男人。她因為穿著女孩的衣服而被從學校送回了家,其他孩子都叫她「娘娘腔」。 「但是現在,年輕人正引領著社會變革,改變著社會對於LGBT群體的寬容度」中國人民大學性別研究院院長潘綏銘說道。 潘綏銘說,大約90%的大學生接受男女性同性戀者、雙性戀者和跨性別者(LGBT),這個數字高於全國平均值。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院研究員李銀河在其2008年的研究中發現:社會中20%的人接受LGBT群體,中國人中6%到10%的人屬於LGBY群體。 無機酸並沒有用她原本的男性名字。她說她發覺社會對於跨性別者的接受程度不僅僅取決於社會,還取決於他們對於自己的態度。 她說:「你必須要有自信,才能得到尊重。」 這位23歲的北京人,對自己的身份沒有絲毫的隱瞞。「我的家人和朋友看到我表現得像女人一樣時,會覺得丟臉。」 這位電子工程師回憶道。「但當我變成為女人時,我得到了新的自信。儘管我的家人依然希望我能變回原來的樣子,我的上司和同事都接受了我。」 「有一份工作和能夠獨立生活,對於跨性別者保持自信是非常重要的。我已經意識到我們可以和其他任何人一樣過快樂的生活。」 她說她的很多快樂都來自於作為一名權益積極分子,在愛白文化教育中心為LGBT群體的工作。跨性別志願者們運用愛白的平台,發出並回復積極信息來支持跨性別者。 中山大學性別研究教育論壇負責人柯倩婷說,我們國家要完全接受跨性別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在,網路使得每個跨性別者可以互相交流。柯倩婷說:「與幾十年以前相比,他們不再那麼孤立了。」 例如,中國男跨女跨性別者網路社區「夏世蓮小姐客棧」已有超過11萬註冊用戶。 這樣的網上論壇有助於避免很多跨性別者像「無機酸」這樣所面臨的許多困惑。 「我花了很長時間才認識到自己是個女人,尤其是在我的家人和朋友向我施壓,讓我變得更像男人的情況下。」 她解釋道。「我不在乎別人是不是認為我是女人。儘管我的聲音和我女性的外貌並不相符,但現在這樣就是我想要的。我不在乎別人看到我這個樣子的時候會不會感到不舒服。」 無機酸沒有使用荷爾蒙,她也不打算進行變性手術。她去年春節的時候開始穿女性的衣服,五月份的時候,她作為一個女人出現在她父母的面前。她的父母向她大喊大叫,並威脅說如果不把長頭髮剪掉,就把她趕出家門。 無機酸說:「但是我堅持這就是真正的我,我的父母也默認了。」當她作為一個女人參加高中同學會時,她的同學都驚訝地說不出話來。她說有很多人在她上小學和中學時都欺負過她。她回憶道:「他們叫我『愛哭鬼』,還推我。」 「當老師讓我的父母把我扶起來時,他們說的話比同學的拳腳還讓我傷心,他們叉著腰,站在那說,是男孩就應該還手。」她管這些話為「性別暴力」。「為什麼男孩不能哭,而女孩卻能大哭還要人安慰,而那些欺負女孩的人就會被懲罰?不應有那些要求人們遵守的符合性別定式的『應該』和『不該』做的事。」 無機酸有位跨性別者朋友,在十六歲時,因為他的「女氣」被一群人毆打,喪失了聽力。 另一位曾被完全孤立,並且不論去男廁所還是女廁所都會被趕了出來。 無機酸說:「在學校的變性生活就是一種折磨。」,「很多學生並不懂得平等和尊重。他們不知道怎樣對待一個第三性別的人。」 學者李銀河說,男女共用的衛生間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因為衛生間對於一個跨性別者來說是個受爭議的問題。 現在很多公司已經將變性和跨性別僱員納入了其反歧視政策中,李銀河說道,並且還將其延伸到了衛生間問題上。一些僱主設置了單人衛生間,另一些使用了能夠從內部上鎖的衛生間。 「面對面的溝通,是解決衛生間問題的最好途徑。」李銀河說道。「跨性別者能夠教育他們的上司和同齡人。」 性別教育是對付歧視的最好的武器,柯倩婷說道。「缺乏通過性別教育而得到的理解,即使跨性別者的權益是被法律所保護的,僱主們依然可以找到理由歧視他們。 她認為,想要政府支持性別義務教育將會很難,尤其是在小學階段。 台灣曾在2004年頒布了一項關於性別平等教育的法律,但在2011年,小學和中學課本中包含的關於女性同性戀、男性同性戀、雙性戀,以及跨性別者的問題引發了巨大爭議,這項政策因此被暫停。 這樣的教育很重要,因為跨性別者所面臨的壓力大多來自他們的家庭,84歲廣東佛山的錢今凡說道。他四年前開始作為一個女性生活,是全國最年長的公開跨性別者。錢今凡自始至終都向她的父母隱瞞著自己的身份。「在中國,男性變為女性的人最痛苦,因為很多人認為男性比女性的地位高。跨性別者彌補了男女之間的差異。跨性別者的平等是所有人性別平等的一部分。」 (中國日報) |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信箱|愛女生BBS|隱私權條款|2GIRL女子拉拉學園
GMT+8, 2025-11-20 07:06 , Processed in 0.07358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