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中時論壇刊出一篇「我們能這樣教『性別』嗎?」的文章,文末標明作者陳復是台北市國小學生家長會聯合會教育委員會副召集人,台灣大學生命教育中心學術社群教師。文中有著明顯的誤導、焦慮與歧視。 一開始就又把《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這本「教師參考資料」硬說成是「教材」,再來以「全國多數家長」的數量決模式彰顯力道,然後直指這「教材」有問題。當然接下來是則以尊重為名,行歧視之實的論述,扣上一頂又一頂的大帽子。 在性別平等教育中,《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只不過是一本「教師參考資料」,這些人為何要視之如蛇蠍,不惜以誤導扭曲的手法來表示反對?又轉向說應該教育小學生先認識自己在整個宇宙裡的位置的生命教育,這簡直好似回溯到幾十年前三民主義課本裡蔣介石先生的名言《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 以學術跟父母為名的指控與歧視,整篇洋洋灑灑謬誤百出的鬼打牆,卻又用了「創造市場需要」這種文字,是在創造啥市場啥需要啊? 有意思的是,台灣大學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很快發出了聲明稿,表示作者陳先生非臺大編制內成員,僅參與該中心學術社群,該中心也無教師編制。 所以陳先生好似造假頭銜?而台北市國小學生家長會聯合會更妙,網站首頁只出現一行字「反對於同性戀議題的性別教育,請諒解父母合情合理的質疑與擔憂!」,是呀,依照少數服從多數的邏輯,只要搬出廣大父母的擔憂,好像就很理直氣壯,然而這是買空賣空的浮雲立論,核心到底是什麼?以關心性別教育為掩飾,實際上在反對同性戀嗎?朋友看到這行字,說:「所以不反對其他種類的性別教育,只反對同性戀議題的性別教育。」 事實上,這類文章會持續出現並引發爭議。最大的贏家搞不好是中時網站吧!頁面瀏覽次數增加,廣告曝光率隨之提高,也算是有點貢獻,有創造到市場需要。我開玩笑的說。「幹嘛要牽拖到性別教育,直接說反對同性戀不就得了?」朋友說得直白。 或許,我們該思索的是,為何只是一本給教師的參考資料,竟然可以引發出如此明確的害怕與焦慮,他們怕什麼?要的又是什麼?不准性別平等教育內含性別認同議題?還是將同性戀定為一種罪? (作家、女同志網路廣播節目主持人) |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信箱|愛女生BBS|隱私權條款|2GIRL女子拉拉學園
GMT+8, 2025-5-7 13:27 , Processed in 0.07413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