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理期經血過多是子宮內膜增生的常見症狀,但也不可輕忽。 一名34歲女性近半年每到生理期就大量出血,由於她未曾有性行為,醫師以腹部超音波檢查加上荷爾蒙治療,出血仍未改善,接手治療的醫師以子宮鏡在盡量不傷及處女膜的情況下手術,確認女子罹患子宮內膜癌。 萬芳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柯柏均昨天指出,女子先前就診時,醫師以超音波檢查發現她的子宮內膜增生,進而以荷爾蒙藥物抑制出血症狀,但仍持續大量出血,另有醫師安排子宮搔刮術,症狀也沒有明顯改善。 抽血顯示,女子的血紅素偏低,腫瘤指數略微偏高,腹部超音波顯示子宮內膜增厚合併子宮內膜腫瘤,疑似子宮黏膜下肌瘤。 柯柏均解釋,正常內膜應小於1公分,但女子的內膜有2.6公分,即使經過子宮搔刮術,仍有1.7公分;後續以子宮鏡處理子宮黏膜下肌瘤,也發現內膜組織血管異常豐富,病理報告確認為子宮內膜癌,女子仍在接受治療。 柯柏均表示,子宮內膜癌發生率約千分之1到2,主要症狀包括陰道不正常出血與子宮內膜異常增厚,子宮內膜癌好發於停經後的女性,台灣60%的患者年紀超過50歲。 不過,柯柏均提醒,仍有2%至14%子宮內膜癌患者是小於40歲,女性經期若不正常出血,例如經血量大到每小時必須換衛生棉或非經期出血,務必儘速就醫,找出病因。 |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信箱|愛女生BBS|隱私權條款|2GIRL女子拉拉學園
GMT+8, 2025-5-15 03:02 , Processed in 0.07472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