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Lin 下午臉書上大量冒出藝人為跳樓自殺的女兒出櫃的新聞報導轉載,好些同志朋友說這是台灣拉子版的《為巴比祈禱》,也看到有網友說狀況不同,不能拿來類比。 這部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講述虔誠的基督徒Mary Griffith無法接受兒子巴比的出櫃,她認為同性戀是上帝所不喜悅的,因此想盡辦法要治好兒子的「病」。最後痛苦的巴比選擇自殺,Mary Griffith才發現是自己對信仰及同性戀的錯誤認知使得心愛的兒子走上絕路。Mary Griffith後來加入同志父母組織PFLAG,致力於同志平權運動,想藉由巴比的犧牲,協助更多青少年同志與家庭。這部電影在台灣播映時,幾乎所有同志朋友都是哭著看完。 被放在影劇版的這則新聞,藝人哭泣揮動彩虹旗的畫面,加上:「媽媽幫妳出櫃了!」的話語,說著女兒是因為過不了情關而想不開。讓人看了難過之餘,忍不住又要思考,這則消息一直都在影劇版出現,一開始是因為母親的藝人身分,接著是未婚生子、單親的曝光,再下來性傾向成了報導追蹤的內容,直到今天的媽媽幫女兒出櫃記者會。有一個小擔心是,會不會又出現「同志都來自於破碎的單親家庭」雙重污名訊息。可是傷心的母親非常勇敢,她以正面的態度為女兒出櫃,說跟女兒約好要到紐約時代廣場上搖旗吶喊。 以視聽受眾的身分看著這則消息,無論異性戀同性戀都會有白髮人送黑髮人的難過;以同志身分來看,更有台灣同志族群仍需要更多的相關協助資源,以及更多的支持。在政府所謂的性別政策中,對同性戀族群幾乎是採取漠視,也無相關實際作法,只有在選舉時聽到漂亮空洞的支持話語,卻從沒真的落實過。不由得要想,這社會對同性戀族群的歧視與仇恨,導致一次次的失去,無論是擔心被發現或出櫃後面臨的朋友家人等關係的失去或工作不保,甚或永遠的失去。這種讓人難過的出櫃,到底還要發生幾次,才足以讓政府及領導者看見並正視? 發現媒體在報導自殺新聞時,文末都會善盡媒體責任,附上勸告語句及相關機構聯絡方式,有「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生命線」、「張老師」等,但未來可否也加入「同志諮詢熱線」及「同志父母愛心協會」這兩個長期努力服務同志及同志父母的組織電話呢? (作家、女同志網路廣播節目主持人) |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信箱|愛女生BBS|隱私權條款|2GIRL女子拉拉學園
GMT+8, 2025-5-4 05:07 , Processed in 0.08169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