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雪 發表於 2006-7-14 11:26:45

平淡之中見真情 -- 我們的四年同志生活

這篇文章是2003年5月發佈的; 雖是男同志的一般瑣事, 但是看完也覺得很是窩心喔.


【中同新聞網】按說四年的共同生活在異性之間算不得什麼,即使是在同性間,已不再是什麼稀奇事了。七年、八年的有之,十五年、二十年的有之,更多的恐怕按概率也是有的。所以,落筆於此,有些惴惴然。單憑四年的幼稚經歷,不足已給人以經驗,只把一些生活中細細碎碎的片段和感悟分享給大家。

今年8月的一天,是我們相識並攜手四周年的日子,一切平淡如常,波瀾不驚。如同老爸、老媽過了幾十年,什麼結婚周年,什麼戀愛紀念,統統視若平常生活,要的只有踏踏實實的長相守的感覺。陪我們度過這一天的朋友說,你們就這麼白開水一樣地過去了?是呀,那還能怎樣?甚至連禮物都不曾選到合適的,總不能買盤子買碗吧,那不又有點太俗氣了。其實他心裏和我心裏想的都是對方,這就足夠!

我常愛引用這樣一句話:"幸福的家庭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所以, 兩個男孩子組成的幸福的家庭與異性戀的幸福的家庭是一樣的。吃飯時,同樣因為口味爭執,最後的結果是兩個人有了一個自己家才有的飯菜味道;刷碗打掃房間,同樣因為懶惰互相推諉,最後的結果是看到對方疲憊的臉自己多幹些又算得了什麼;穿衣服,同樣因為各自品位大有爭論,最後的結果是:唉!人都是自己的了他穿什麼還有多重要呢;睡覺呢,每個人都一個人睡了20多年,自己養成了自己的睡覺習慣,睡姿睡相起睡時間等等,用了兩年時間才終於彼此適應。總之,太多的磨合需要兩人付出耐心和愛。

我們有更多相同的東西,相同的人生觀價值觀,相同的接人待物的觀念,相同的信仰,相同的對愛的執著,相同的家庭觀念和責任感,相同的社會參與感,……

或許是受他內心恬靜坦然的影響,我幾乎克服了暴躁易怒的脾氣,時時生活在安詳平和的氛圍中。拿他的話說,"我終於把老虎馴化成了一隻小貓咪"。後來他又總結說,他已經開始高難的馴化工作了--馴貓。貓是動物中對寵愛最不以為然的一類,自己吃飽喝足了,才跟你玩,玩也不會下太大的力氣。所以,馴虎馴獅馴熊馴狗,都常見,馴貓則難矣,它不玩兒活兒,你就受不了。他能馴貓,告訴貓,老子怎麼說, 孔子怎麼說,"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撣改。""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於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言悖而出者,易悖而入;貨悖而入者,易悖而出。"所以,可見被馴的貓能變個"聖老貓"。

身學理工科的我,得益于學文科的他。閑餘時間最多的時間我們就一起讀書,現在多看的是古書和佛教書籍。另外則夏游泳,秋爬山,冬戲雪,春賞花。年復一年,歲月磨礪,恩愛依舊,仿佛新婚未竟,紅燭亦明。或許,這就是能讓我們常相守的秘訣吧,心靈生命中注定相聯的性空緣起。

對身外之物的不執著,讓我們能平靜地與外界相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沒有什麼能破壞我們的這份寧靜, 沒有什麼能打亂我們的無波的生活,歲月無痕。"我懷疑我們上輩子就是兩口子,要不咋還這麼黏糊。在一起都四年了,還跟剛認識似的。 ……"一起聊天的時間是最快樂的時間,一如同學中的兩個好朋友,無話不談。 "小時候,你是不是整天跟著老媽,不領你出門就大哭大鬧?""你才是呢。你是不是小時候挑食,這不吃那不吃的?!"互相揭短,讓我們回到童年幸福的時光。"你知道《西遊記》 是一部大佛經。唐僧西天取經,是要求得正果,也就是要一個證得'空'的法門。常人的'心'是散亂的,要印'空',必先攝其'心'。所以,他要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孫悟空,就代表著'心'的攀緣,猴性!所以,觀音菩薩授給玄臧'緊箍咒',實際就是'心經',把心攝住。豬八戒,表示人的惰性,貪婪。欲成正果,要嚴格行好基本的'八條戒律'。 ……"生命和形而上的話題和對其二者的關注是我們聊天最大的主題和讀書的動力。

四年的生活,有波波折折,也不只一次地吵架,也像兩個野孩子似的大打出手。但是,心裏的那份情愫從沒有動搖過。而且這份相嚅以沫的愛情隨著歲月的久遠沈澱得越來越濃重牢不可分。"打得什麼勁?打完了還得跟你過。我呀,現在學會了,才不跟你動氣呢。""我也一樣,把你傷了我還得哄你,打架吵嘴無非想讓你傷心,看你真傷心,我更傷心!算了,不搭理你,過會兒就好。""跟你真分開,我怎麼開始呀?再去約會,逗他開心?請他吃飯?等等等等如此這般?唉!我才沒那個心情呢,還不如跟你將就了……""也是,讓我現在重新去追男孩,我還真沒耐心煩了。多累呀, 跟了你一個,我算知道咋回事了。"家的感覺就是這樣,跟他的共同生活是那麼得天經地義,累世累劫相守的感覺。

家,當然就要有房子。看房子,選地段,侃價錢,忙著畫圖、裝修,把我們所有的憧憬和期望,希冀和祝願都幻化到這間我們第一次共同擁有並屬於我們自己的房間。平時就仔細的他更加一絲不苟,不僅監督工程,而且還經常挽袖助戰。當一切都如我們當初的設計安排妥當的時候,我的父母提前從老家到了我們這。

我們倆的家庭相仿,父母都已年近古稀,都是老來得子,都曾在政府做中層幹部,他們思想保守,固守傳統。我們都是家裏最小的孩子,父母對我們都很疼愛,我們絕不忍傷害雙方老人的心。我的父母來了以後,便有諸多的不便產生。首先,他們要搞清楚房子的?權到底是誰的?既然跟他借錢了,為什麼不能用父母的錢來還?為什麼你不能一個人住?為什麼朋友聚會總是你們倆同行?為什麼還不搞物件?為什麼不考慮結婚?太多的為什麼,句句似刀。從傳統上講,這些問題的提出似乎無可厚非, 可是作為gay家庭,讓我們如何做答。連哄帶騙地先過去,施以緩兵之計。 我們不請gay朋友來訪,減少到外面吃飯的頻率,多帶同事和異性好朋友到家裏玩。可是我們畢竟要有我們自己的生活,要共同面對和處理生活中不能不由我們共同出面的事情。

12月30日新年聚會,我們和老朋友、新朋友一道開心喝酒,聊天,唱歌。就象普通的朋友或同事聚會,大家平和、坦然地交流。尤其對於在父母身邊壓抑了幾個月的我們置身于朋友中,有的已經成了患難之交的朋友,我們好開心,好放鬆。當時鐘指向夜裏10點半,大家唱歌的興致正濃,我有點如座針氈。父母在家肯定著急了,我自小到大,只要父母在,從來不歸家很晚,免得他們擔心。我很為難地看看他,他顯然意猶未盡。電話打到家裏,果然鈴響不到半聲,老爸就問什麼時候回來快點回來吧!我只能說抱歉同事們玩得正高興你們先睡不用等我們云云……到11點半,我偷偷地說我們該走了。他幾乎一臉掃興,回家對他來說幾乎是個苦差事,父母的直覺隨著時間推移已經在暗示他們的兒子和這個既不是也不可能成為兒媳婦的人的關係非同尋常,這種關係又違背他們一輩子的為人處世、接人待物的方式,教他們無法接受。所以,日常生活的暗裏審視、旁敲側擊,甚至時而冷漠以對、裝聾作啞,讓他難受至極,但為了我,他必須承受這些。他盡可能地上班、加班,不回家,以減少我父母的疑心。這就苦了我們,什麼叫做"咫尺天涯", 我才真切明白它的含義。有家不能回,只能偷偷在外面約會,仍舊彼此盡可能讓對方高興,因為畢竟兩個人都為對方心疼。

等父母要走的時候,因為兒子不能象他們所想地為他們儘快找個物件,又兼跟一個不明不白的男"同學"始終住在一起,雖未看出破綻,但他們已經很不開心。我當時的壓力可想而知,人也整瘦了15斤,憔悴不堪。老媽老爸走的當天,我從機場回來,我設想我的情緒應該是激動的或是如釋重負的,但,我沒有!一路麻木,不知斯之如何。回到家--終於只屬於我和他兩人的家,他和我一樣,有點麻木不仁,不知道如何讓自己高興起來, "這一切都是真的?他們真的走了?家裏只有我們兩個了?"最後,我們倆哈哈大笑,滿眼辛酸。"剛才要進門時,我還是不敢呢,就怕他們還在房間裏,我是忐忑不安地開門,不敢相信他們真走了……"我摟著他,說一切真的都過去了。

幸福的家庭需要事業的成功,無論傳統家庭還是我們gay的家庭亦或單身家庭,這是生活的前提。很多人往往沈溺於感情不能自拔,荒廢學業、事業,這是不對的。事業的成功不是說一定做高官賺大錢,而是在你所從事的行當裏,能出類拔萃,能遊刃有餘。我們對事業的勤奮如同對愛和家的執著一樣,我們相互鼓勵,相互支援。敬業讓我們不只活在gay的小生活中,在蕓蕓眾生的大社會裏,我們有很好的機會參與這個社會需要參與的工作。我們更能平等地與所有人面對競爭,迎接挑戰。我們不是弱者!事業的成功才可以說服身邊的人,或許只有你選擇的生活方式才最適合你自己!你不同意嗎?來!比比!

我引用詩經的一段與大家共勉: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王大衛)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平淡之中見真情 -- 我們的四年同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