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的魚魚 發表於 2011-1-16 15:56:09

電影為巴比祈禱觀後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uUBIO7Hr6A]http://www.youtube.com/watch?v=fuUBIO7Hr6A

你是變成同性戀的!
你又去找那群同性戀? 你要改變自已! 你要改過 !
電影裡的母親如是說, 生活中母親對我這樣說~


這時代流行與強調"與眾不同 " ,能跟別人不同 ,特立獨行,有個性 ,
是一件很勇敢 , 很時尚 ,很酷炫的事 ,
可當真正走在人生重大事件上的不同時, 其實是漫長又孤獨 , 辛苦的旅程 ,
想要有自己的夢想事業 ,   想要選擇與不被看好的對象結婚,
想要獨身想要當頂客族, 想要一生學習佛法 , 諸如此類的事走起來 ,
其實一點也浪漫不起來 ,一點也不酷炫
任何一件小事到大事, 只要和普羅大眾或者世俗觀相抵   , 必須反方向走時 ,
有幾個人真正不害怕, 真正開懷得意 ?
在頻頻回頭張望往另一方向走去的龐大人群    ,
映照自己孤單落寞時, 擔憂不安, 驚恐疑惑 ,
只能在一次次碰撞中咬牙撐起自己,努力往自己方向走,直到柳暗花明的那天 ,
這是在我看到同志電影"為巴比祈禱"升起的第一個念頭 :
沒有人那麼想與別人不同 !



生為同志 , 每個人第一次面臨自己的性向時,
沒有一個人不張惶失措 , 驚嚇恐懼的問自己 ,自己怎會愛上同性別的?
自己怎麼那怪 ? 那麼變態? 未來怎麼辦 ?
一連串的疑問與巨大的害怕和孤獨感足以淹沒我們 ,
尤其許多人是在青少年時期, 那個資源不豐沛 ,心智還沒完全成熟時期發現時 ,
能尋求安慰與協助的管道並不明朗 ,
面對異性戀朋友或父母排山倒海的為什麼你會與我們不同的質疑 ,
與努力想改變我們 ,讓我們變回成正常的情形, 更是二度傷害 ,
在面對自己與面對別人, 筋疲力盡而耗光能量的同志朋友們 ,
沒有家人依靠, 沒有朋友理解 ,性格很容易變的過度保護自己, 變得強悍 , 激烈 ,
或是過度憂鬱悲觀也容易過度需求愛, 只剩愛情這塊了 ,
因為我們得靠"自己"摸索, 與活下來 .



我們並不想與別人不同,也非自願, 但就是真的無法改變 ,
那種無力與不解, 很難讓異性戀者理解 ,
電影為巴比的祈禱   , 改編真實故事   ,
青少年巴比自己知道是同志後非常害怕與疑惑, 努力想改變自己卻無效 ,
母親知道後 ,更是以基督教同性戀是不行的,也不能上天堂這觀點,
以愛為名,瘋狂努力改變寶貝兒子巴比, 造成他離家出走 ,
不幸遇上第一個初戀男友,後來卻因男友劈腿 ,以及染上愛滋病而自殺 ,
母親後來開始質疑聖經裡的說法,發覺她那善良純正的兒子為何不能上天堂 ,
開始接觸同志父母與同志議題   , 終於領悟到她那麼虔誠祈禱上帝治好她兒子 ,
卻沒有用的原因是....他兒子根本沒病呀 !
仍是當年在她懷抱裡那位柔軟可愛的小嬰孩 , 沒有任何問題, 卻是獨特唯一的 ,
而她卻因為對同志一詞的不了解與恐懼 , 間接傷害了孩子,
因此巴比的母親後來成為人權鬥士 ,促使一些法案通過 ,
這段故事讓我想起當初知道自己是女同那段恐懼與悲傷的時光 ,
所以一面看一面哭   ,為自己而哭.
也為因為不理解彼此 ,而受苦的家人 !



片子裡我也看見母親和家人 ,同樣受苦著 ,
沒有一個人不受影響, 可當因為"觀點"而彼此受苦時 ,
我震撼這樣觀點上的固著 ,   竟然可以把人們搞得人仰馬翻 白受罪,
如此受苦著, 彼此折磨 ,
想起上諮商課程薩提爾冰山模式那段時, 人外在的行為只顯露八分之一,
剩餘隱藏在內在的冰山裡,有應對方式 ,感受 ,感受的感受 ,
觀點 . 期待 . 渴望 . 自我 ,這一切都是糾結不清的 , 且牽一髮動全身 ,
當所有東西被綁住 , 拉扯時就產生不舒服或劇烈痛楚 ,
當老師演示一段困境 , 觀點高高在上凌駕一切指向大家 ,是可怕的 ,
一切的行為. 感受 ,全都俯首稱臣, 受苦就出現了 ,
而我們卻在這裡繞不出去 , 因為不夠理解彼此 ,
或是因為理解 ,卻仍不肯放棄一點自己的 !
可當觀點一但鬆動, 連結在每一環節的繩子 ,就會鬆脫 ,人也就舒服平靜多了 ~
******************************





我們在進化著,希望能讓自己身邊的事物更美好,特別是愛。
而總有一天,我們會明白,愛最偉大的時候,並不是我們終於了解了自己的愛,而是,終於能理解別人的愛。
我希望有那麼一天,我們所有的人都能明白的,是愛最偉大的地方,而不是愛最吸引人的地方。
然後,每個人在每一扇屬於自己門後的祕密,終於不再孤獨
不再只是,偷偷地打開
或只是悲傷地等著哪一天
有人剛好打開
by黃俊郎




作者:阿郎, 摘自"我是同性戀"一書的序 ( 但本書作者不是他)


異性戀的問題:能理解與接受同性戀 , 可就生理構造來說 ,
他們根本無法孕育下一代 , 這不是違反自然原則? 不是錯誤的嗎?


阿郎回答: 你一定是把課題弄混了 ,既然是"戀" , 那就只跟愛有關, 而不是跟繁衍有關 .


愛是一回事 , 繁衍是另一回事,如果愛跟繁衍必須同時 , 並畫上等號 ,
就算是異性戀也不見得有資格存在著 , 說愛著.


因為   有多少人是因利益而結婚繁衍? 有多少人是為了自以為是的優良血統繁衍 ,
有多少人是因不停跟別人上床才懶得管自己有多少下一代 ,
有多少人為了性而交配 , 甚至還進一切力量避孕深怕繁衍 .


那麼 , 這些跟愛上對方有絕對關係嗎? 沒有啊~
很多人根本沒有很多愛 , 甚至沒有愛, 但還不是繼續繁衍下一代來.


愛 , 跟繁衍是不同的東西 , 唯一相同似的 , 是它門同樣偉大.


同性戀是指牠們愛上對方的感覺 , 但不能把自然 , 把生育 ,
這種偏離愛不是愛的主題強加別人身上 , 然後說 , 你們是不對的 !


要彼此有嚇一帶的方式很多,要讓生命延續下去的方式很多 ,
甚至異性戀可以沒有愛的繁衍出更多生命 ,
也可以愛著都不是因為愛而繁衍出來的生命,同性戀要繼續繁衍生命很難嗎?


如果課題是生命 , 我們卻把愛這沉重的字眼列為考量 ,
你想想 , 有多少人是可以符合資格的?
難道 , 我們就得說某些不夠愛的繁衍方式是不對的, 是不自然的 , 是可悲的?


我的父母如果不夠深愛對方 , 難道我的生存就失去意義嗎?
同理如果我的血液跟養育我的父母無關 , 難道 ,我跟他們的愛就沒有意義了嗎?


生命有無窮盡的方式 , 而我們只能狹小的看見我們人類的這一種 .


但不代表別的就不存在 ,
愛也有無窮緊的方式,也不是我們能接受能理解的就能代表愛的全貌.















Bean豆 發表於 2011-3-29 22:55:43

看完以後真的很難過...

想到之前一個流傳的一個同志的遺書。

巴比一樣很優秀,最後的下場一樣是自殺。

不只是巴比,有多少人不被理解,家人又不支持,最後一樣走上那條路。

為什麼總要在無法挽回後才清楚。

ANIKI 發表於 2011-7-23 01:22:37

我第一次看電影後半部都在哭就是 Prayers For Bobby 了 !
哭得我希哩嘩啦停都停不下來 ,
帶著耳機躲在房間看 ,
我白目的哥哥還硬要當下跟我講話 ,
又智障又尷尬死 !!!!!

看完真的又難過又感動的 !
真的是值得推薦的好片 !
特別適合給不了解我們的人 !!!

1310 發表於 2011-7-27 15:40:16

ANIKI 發表於 2011-7-23 01: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第一次看電影後半部都在哭就是 Prayers For Bobby 了 !
哭得我希哩嘩啦停都停不下來 ,
帶著耳機躲在房間 ...

很有同感!
我看這部電影時也是多但在哭!
有悲哀的哭也有喜悅的哭.

肆嘎嘎 發表於 2011-9-17 14:54:09



寧願承受原罪 ..自殺方式來結束痛苦
不被最愛的家人認同 ..

如果他媽媽早一點認識那個..神父就好了 !!

(...宗教只是心靈的寄託..不要陷入太深..!!)

這部戲只是其中一個案例
之前台灣也出現過一個媽媽 ..他兒子也是被他逼死..之後..力挺同志

從電影開始後30分鐘 眼淚鼻涕沒停過 ..!!

非常值得各位看的 !!          天佑鮑比!   (PxS翻譯)



沒了才知道什麼叫做沒了..


失去之後才明白是最珍貴..

a28095448 發表於 2011-9-27 19:49:14

前幾天才剛好在風行發現這部(風行翻成為鮑比的祈禱)
之前想看怎麼找都找不到:(

後半段真的超級感動的阿!!!
他媽媽在電視上說的那段我暫停好幾次就怕再看會哭出來
都要調整好心情才能繼續撥放

真的覺得大家都該看看這部片
道出我們的辛酸阿

gn02277740 發表於 2011-10-27 02:57:02

看為之後,我只有兩個概念~~
一、說出事實之後,一切幾乎都會改變~~~~(上帝真的很愛自打嘴巴~~)

二、說出事實之後,幾乎沒人會認真思考之前所做的一切好事或成就.......,
大部分的人只會思考,你(妳)會什麼是同性戀??& get out!!!Leave me away!!!
((同性戀不是不正常,只是不尋常))

joyce730206 發表於 2011-11-16 15:48:33

我看了兩次也哭了兩次,覺得這故事完完全全打入我的心,彷彿是在看自己的故事般~
幾乎每位家長當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同志時,都會立即否認孩子的同志身分
因為他們堅決相信自己的家庭教育絕不可能養出這種小孩,拒絕聽孩子的苦惱,漠視孩子的感受,一逕的以"我是為你好或我要將你從地獄拉回~"等口語壓制了孩子想分享的渴望與傷害了孩子的自尊~事實上,同性戀不是病毒,但是家長都只因報章雜誌對同志不友善及輕視報導及對同志不甚理解的觀念所影響,而拒絕聽孩子內心的聲音~最後失去孩子

我很希望這部電影能讓許多同志父母或非同志父母來觀看,因為當你看完後會覺真的上了一課用錢買不到的震撼教育~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電影為巴比祈禱觀後感